浙商大8年间研发15个“中国系”指数
做经济发展“风向标”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王汝菲  字体: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指数团队受山东昌邑、金乡两地政府邀请编制的生姜和大蒜指数正式运行。至此,浙商大指数团队已经研发了15个中国系列指数。

近年来,生姜、大蒜等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现象时有发生,“蒜你狠”“姜你军”等成为网络热词。“用指数来描述和反映生姜、大蒜的价格走势,能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及时科学的信息服务。”该指数团队首席研究员蒋剑辉说,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批发商利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操控市场、恶意炒作,导致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损害消费者利益。

该指数团队自2006年编制第一个指数——“义乌小商品指数”以来,8年间先后编制过柯桥纺织指数、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成都中药材指数、寿光蔬菜价格指数、水头石材指数等。

“你看,价格指数往低走了,我就会让厂里适时买入原材料。”义乌的黄金鹤经营一家工艺品公司,他每周都会关注“义乌小商品指数”走势,从中获得市场资讯,然后作出判断,安排工厂生产,以避免因价格波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义乌小商品指数’,不仅可以看出行业的整体价格走向,还能看到义乌小商品的批发量、库存数、人气等。”义乌商城集团指数信息开发部张香美说,厂家和经营户都可以根据商品指数判断供求关系,然后选择适销对路的商品,保持合理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

北京中关村电子产品大卖场是一个零售市场,同款不同价的情况并不少见,当价格差异超过一定程度,必然会损害消费者利益。由浙商大指数团队研发的中关村电子指数建立的报价系统,采集市场实际成交价,给消费者议价提供价格指导,避免其因不了解产品价格区间而遭遇价格不公。

“6·28南充川北汽配城火灾”导致17家机电类铺面烧毁,而浙商大指数团队研发的“成都五金机电指数”,曾顺利协助其解决灾后理赔问题。    

为了能使学生从统计指数产学研工作中受益,该校先后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柯桥中国轻纺城等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定期派出学生前往实习。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践教育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该校依托学科优势,把统计指数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了“统计指数理论与实务”“统计指数综合实验”等课程。“老师在课上就以义乌指数、柯桥指数等为教学内容,使用真实数据来编制指数,使我们可以接触到真正的社会经济运作过程,很有意思。”统计专业大三学生梁茜说。

“通过统计指数,可以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方便对市场作出推断或预测,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建议,这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谈及未来,该校统计学科带头人李金昌信心满满,“我校将深入推进产学研,并结合人才培养研发更多优质指数项目,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http://www.zjjyb.cn/jyb/zhxw/9263.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