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面墙的书架,宜家风的桌椅,粉紫沙发、花靠枕,电视茶几,杂志架,照片墙,花卉绿植……这里是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女生公寓的一楼大厅,主题为“我家客厅”,男生公寓大厅主题则为“我家书房”。
走上楼去,楼道用若干吊兰和书画装饰,每层中间3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各有不同的主题:“成长导师聊聊吧”“棋艺比比吧”“畅享书海读读吧”“我家厨房烘焙吧”“跟我一起运动吧”“文雅殿堂艺术吧”……单看名称就可想象其多样用途。无怪乎学生们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公寓“幸福”生活时,引来无数人羡慕。
“高校公寓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还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和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窗口,功能应该尽量丰富化。”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党委副书记严毛新说,2012年,学院因发展受到空间限制启动了桐庐新校区的建设,本学期迎来首批2000名新生。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舒心的环境,学院打破传统公寓的单一功能属性,打造复合型综合社区。
党建工作站是杭商院设在公寓内的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每层楼建有一个,以10个寝室为一个单位,下设6个党员责任区。这学期各党建工作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棋艺交流”“diy烘焙大赛”“苗条淑女爱瑜伽”等活动都聚拢了很高的人气,瑜伽班、健身操班刚一推出就有300多人报名,每次参加与围棋老师切磋交流的学生也达三四十人。
同时,公共空间成为学生们自发常往的地方。棋盘室里日常备有象棋、五子棋、飞行棋等,不少学生喜欢闲暇时约室友去下棋。健身房、乒乓球室就在公寓楼内,不必为去操场犯愁,足不出户就可锻炼身体……“把我们从电脑和手机前拉了过来,和同学的交流明显增多了,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扩大了交往圈子。”学生费珺霞说。
每个公寓大厅的敞开式书架陈列近2000册图书。“想看书,寝室楼下即可借阅,非常方便。就是去洗衣房等衣服洗好的空隙也可以坐下来读上一段。”学生黄宏冶笑言,每天进进出出,都能感受到书香,被熏陶得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这里实行的是“诚信借书”制度,大家自助借阅,自助还书,期限一周,可以续借。一个学期下来,登记本已经记了厚厚的一摞。期末盘点,一本也没有少。
“诚信借书”是杭商院社区“诚信五件套”之一,其他还有诚信货架、诚信打印机、诚信雨伞和诚信中转站。
由于校内打印店关门较早,学生们向学院申请在公寓设立打印便利点,一拍即合,经商议,定位为自助诚信打印。“刚开张一周就收了800余元,与耗费的纸张吻合。”负责该项活动的学生张曾慧介绍,收入除了用于购买耗材、纸张,其余的都将用于公益活动。
坐落在公寓一隅的“诚信中转站”,地方不大但作用不小。有了它,捡到东西放在这里,丢了东西来这儿寻找,成为杭商学子的第一反应。目前借助这块“福地”,100余件物品物归原主。这儿还是一个二手物品置换的中转站,学校提倡的是“旧物易主珍如宝”,以此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杭商学子的幸福社区生活还在于他们有经常可以一起“喝茶聊天”的社区班主任。“桐庐校区环境单一,新生没有高年级同学交流,教师也多为走教制,所以特别在院内招聘社区班主任。”据严毛新介绍,每位社区班主任负责五六个寝室。
学生梅从飞说,他都记不清他的社区班主任王淑贤来过多少次了,“学习生活上大小问题都可以敞开来聊,还组织我们进行篮球比赛、包饺子,感觉像妈妈一样”。
为给师生交流创造良好条件,每幢楼设有“成长导师室”,布置温馨舒适,放有茶、咖啡等供免费饮用,全天开放。
“以前课间经常有学生找我聊,现在下课都忙着看手机。”王淑贤说,再加上老师住得离学校远,师生交流比较缺乏。现在,她对学院鼓励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做法很认可,“我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这样”。
“我们学院办公楼布置得比较简单,但在学生公寓投入了很多,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严毛新说,今后还将继续探索,把社区化管理做得更细更实,培育良好的、优化的、和谐的社区社会生态,让学生“住得好,学得好”。
《中国科学报》(2015-02-12第8版校园)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