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积极开展关爱帮扶困难家庭学生行动。在11、12月份进行调查摸底基础上,开展“真情慰问暖人心”系列活动。学校通过辅导员下寝室、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暖心•励志”经济困难新生专场交流会、后勤公寓部家园流动服务站—冬日送温暖活动等多种形式,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金、过冬棉被棉衣等御寒物资、回家车票、回家路费补贴等,切实为困难学生送去温暖。
浙江工商大学始终以育人为主线,坚持“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资助工作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服务意识。
一是夯实管理,注重资助工作实效。积极推行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勤、助、补、免、代偿多位一体,教育和资助并重的联动助学体系,突出学校资助工作的规范性及实效性。全年完成国家助学贷款757人,发放金额约450万。44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830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700名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奖励资助金额达1558.2万元。全年提供校内勤工岗位1387个,提供校外勤工岗位40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工资约560万元。发放各类社会资助39.65万,资助学生101人。
二是搭建平台,强化发展性资助。学校坚持“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长,强调发展性资助。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700余份,切实了解困难学生需求。举办国家奖学金颁奖典礼仪式、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专项助学发放仪式,充分展示了学生榜样的力量。举办各类社会资助学生座谈会,培养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奋斗风采。召开校内勤工助学交流座谈会,更好地掌握全校勤工助学学工作开展情况,发挥勤工助学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政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济困育人,创新资助文化理念。学校资助体系在解困的同时,要不断发掘其育人导向职能,发挥资助工作队伍合力作用,以情助困,围绕浙江工商大学TREES学工文化,创新资助文化理念。2014年,学校从感恩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自信文化和励志文化多角度出发,在强化发展性资助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到助学的过程之中,为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资助文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以全面推进学生义工服务活动为载体,拓展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意识。举办“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快乐义工”主题文化月宣传活动。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活动月,加强感恩诚信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诚实守信,践诺于行”的良好氛围。完善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整体业务水平,编印《学生资助工作文件汇编》。
http://www.zjedu.gov.cn/news/142045389353262355.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