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由“快”到“好”的谋划
通讯员 倪彦平 陈国利 实习记者 沈丹虹 见习记者 刘云
时报讯 “污水首先进入作为预处理设施的兼氧接触氧化装置,其中的有机物得到部分分解。然后进入土地渗滤装置,在配水系统的控制下,污水经布水管进入渗滤沟,通过沙砾层的再分布,渗入渗滤层,缓慢地扩散到周围土壤,在土壤毛细作用下上升至植物根区。污水经过土壤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得到处理和净化。”这几天,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培德教授向前来参观的团队介绍着这个技术。
由孙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子课题《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不久前刚刚结题,经专家认定,在省内97个镇、村使用,经济、社会效益不错,引起了业界的兴趣。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浙江工商大学将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谋划学校由“快”到“好”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难得机遇,以“更新观念、加快转型、创新强校、特色名校”为载体,以“明确办学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实施强校战略,彰显特色优势;提升整体实力,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将学习实践活动融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凸显办学特色,践行科学发展。
飞扬的青春
服务学生,明确学校工作的落脚点
大学之“大”,在于肩负着培养社会急需之士。服务学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一方面加强学生内功提升,从学生进校之时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课程设置、课程模块等进行调整,推进“读写议”教学法,深化实施课堂教学与“英语寝室”互动教学模式,并借力班团集体的力量推进学风建设,完善学生创新活动资助、指导,适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千方百计拓宽信息渠道,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园、邀请校友企业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创造充分就业的环境。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浙江工商大学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总结多年实施“子女战略”的成功经验,认真调研学生“最迫切、最期待、最根本的服务需求”, 集中开展了导就业之路、助考研之力、抓班团之风、解学习之困等4项实实在在的服务。
其中导就业之路,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送上了贵重的金帛。统计与数学学院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相继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认真听取毕业生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降低就业期望值、转变择业观念、提高面试技巧等方面给予细心指导,叮嘱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树立信心、放低姿态、端正态度,提高就业成功率。
食品学院院长、书记要求全院教职工树立“学生就业人人有责”的观念,学院领导、系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教工党员、班主任等还担任“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员”,将联系方法向全体毕业生公开,毕业生可随时与这些老师联系咨询。法学院、公管学院等学院组织开展了关于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活动,调查对象涉及用人单位、任课教师、已就业的学生以及面临毕业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素质、要素的方方面面,包括品德修养、工作态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综合素质评价等等。问卷还广泛征集对改进培养学生模式的建议。
学生在迪斯尼实习
招聘会促就业
彰显特色,增强优势学科的社会发展助力
大学之“大”,亦在于研究社会所需之题,将科学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社会的使命身体力行。在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浙江工商大学科技人员胸怀寸草心,面带三春晖,手牵杨柳风,热情投身服务社会活动,全力帮扶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学院在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民间金融与融资、县域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开展追踪调研,为中国银监会推出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市场准入试点提供了理论支持。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企业咨询与服务中心”,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经济信息与管理咨询、经营人员培训服务。统计学院编制开发了义乌小商品指数、柯桥纺织指数等,为政府管理部门、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
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环境学院开发出成本低廉、适合于我省农村推广的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和实用技术,已在省内97个镇、村推广使用。旅游学院正在组织进行天台县石塘镇乡村旅游规划研究。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使果农增收3亿多、工业产值增加7亿以上。
艺术设计学院参与设计、制作了中宣部领衔的156集大型动画片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龙脉传奇》等数十部在央视与地方台热播的动画片。法学院为企业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方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规划、网站评价等专业服务,人文学院为市政建设提供概念设计,等等,各学院纷纷依托专业和学科服务地方。
图书馆
晨读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访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
记者:实践载体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高度凝练,浙江工商大学是怎样确立学习实践活动实践载体的?
蒋承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往偏重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加强内涵建设、凸显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浙江工商大学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确立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与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相衔接,凝练出“更新观念、加快转型、创新强校、特色名校”这一意蕴深远的实践载体。
“更新观念”是要形成自我超越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思路。“加快转型”是尽快实现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创新强校”和“特色名校”是在增强综合实力、凝炼与凸显特色优势上着力提高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记者:科学发展聚共识,浙江工商大学师生对实践载体的内涵有着怎样的认识?
蒋承勇: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办学方式和社会公认的、独特优良的办学特征,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办学规模和层次不等于办学水平,办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办学特色上。以特色争一流、以特色显优势,是根据我校在全省以及全国高等教育格局中所处的位置,立足现有办学资源、办学优势和办学特点,重新审视定位,形成新的发展思路。
我们提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校史校情。我们认为,特色办学之路是浙江工商大学的强校之路、高水平发展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围绕“更新观念、加快转型、创新强校、特色名校”实践载体,浙江工商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蒋承勇:学习实践活动启动后,我们以谋发展、求实效为核心,深入调研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认真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展开十大重点问题的攻关,在办学目标定位和当前加快转型、实现科学发展上初步形成共识,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为此,我们将加快转变办学观念,从以教学为主转向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从以本科生教育为主转向强调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并举,从以人才培养为主转向培养人才与社会服务并行;加快制度转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快发展战略转型,在学科建设上强化特色学科战略,走差异化道路和与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在科研战略上加快提升科研层次和水平,加强应用性科研和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实行“开门”办学;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全面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