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身边故事 浙商大学生把“冷课堂”变成了“热首映”

来源:浙江新闻  字体:

杭州是个美如画的地方,景好,文艺气息也浓,到处都是书店。陪我们从小到大的新华书店、层出不穷的小书店,还有小而美的二手书店……

随着影片的播放,杭州书市的发展通过一个个镜头展现出来。这是一部反映杭州书店历史的纪录片《杭州书肆》,12月10日在浙江工商大学“微镜头·大世界”原创纪录片发布会上首映,该片导演是新闻系大三学生李浩文的团队,他们希望通过该片,唤醒大家更多的阅读热情,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温暖。  

“书店就是卖书,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生存之道。曾经生存方式简单的实体书店,在网络大潮冲击下,纷纷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以个人趣味设立的特色小书店,从生存之初就有鲜明个性,在这座城市反而受市民的喜爱。”李浩文说,片子运用理性的观察与感性的表达,展现了不同“性格”书店发展的历史。    

“书店的价值理念是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引导推动大众精品阅读。”看完这段纪录片,浙江工商大学新闻系主任李蓉很欣慰。她说,书店是一个地区呈现文化生态的窗口,衡量这个区域的文明高度,这部作品拍摄除了书店的故事,并透露着“文化浙江”的筋骨和格局。

接着,又一部《深处的光影记忆》纪录片的播放,成了现场几代人的回忆。影片从中国美术学院的一次放映活动开始讲,通过采访收藏家、放映员、观众,将胶片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呈现在观众眼前。

一同首映的还有纪录片《乐清小调》、《铜工异曲》、《寻味桂花》、《世界之大——大黑观察日记》和《寻味杭城葱包烩》,作者均是新闻系的大三学生。首映现场不但有观众,还有评委,他们要给学生作品现场打分。

原来,这群学生拍的纪录片是一门叫《纪录片专题研究》课程的作业,为了改变以往“冷课堂”形式,任课老师李蓉发起纪录片拍摄,她让学生用纪录片的方式,从微镜头里去看大世界,打开声画影像想象力,通过学习理论再到实践,线上和线下统筹学习。

李蓉说,她负责上课,作业就交给专业评委来打分,“走出教室,用镜头记录百味人生;回归课堂,将理论付诸实践。不仅仅是学,更会用,我把‘冷课堂’变成了‘热首映’,让学生参与拍摄,讲‘浙江故事’同时学习 ‘浙江文化’。”

《纪录片专题研究》这门课,李蓉上了九年,看完这一届的7部影片,她给学生竖起了大拇指。“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体量轻小的微纪录片碎片化的叙事内容非常吸人眼球,快速的叙事节奏和多元化的叙事语言表达,特别考验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没有一定的准备还真拍不出完整的片段。”

“我们都是第一次拍纪录片,为了拍书屋的早晨镜头,就在书店外面从天黑蹲到天亮。”学生李浩文说,拍摄过程中还被不断拒绝,从原来计划的十个书店到现在的三个书店,“遇到很多困难,但这次拍摄也让我们了解到,独立书店有它自己的难处,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作为专业评委之一,来自浙商大艺术学院的老师郝昕说,把课程组合成纪录片首映的形式很新颖,这能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历史的发展,更加深他们对于文化的关注。即便学生的想法稚嫩,技法还不够娴熟,但这是新一代大学生眼里的世界,他们用思想装备自己,用手去创造未来,很有意义。”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344477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