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蒲公英”10年服务1500个孩子,并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

来源:小时新闻  字体:

在杭州九堡街道格畈社区的活动室里,大学生志愿者吴芳敏正在给小朋友们辅导数学作业,“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她耐心的解释着,一边在草稿纸上开始演示。

这群大学生志愿者均来自浙江工商大学,十年前,学校成立了“蒲公英周末辅导班”团队,如今,他们已服务超1500个孩子,累计陪伴时间将近5万小时。

格畈社区里居住着大量来自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来杭务工人员,许多孩子随父母来到杭州,却因父母忙于工作无人陪护,孩子的安全和学习成为了很多外来务工者忧心的问题。

配合杭州新市民融入工程,浙江工商大学的志愿者学生在每个周末为格畈社区6-12岁的外来务工子女辅导作业,并用他们的专业优势为孩子们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通过和孩子们互选结对的方式,一对一陪伴,建立专属的成长档案。” 谢玉祥是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大四的学生,他在志愿者团队服务了两年,他说,这支志愿者团的特别在于全程“跟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为每个孩子提供每年不低于450小时的实地陪伴。

刚开始和小朋友们接触,志愿者一定不是很顺利,相反还有点吃力。

谢玉祥说,这就是他们志愿者要做的,“不能今天是这个志愿者陪这个孩子,明天却换成了另一个志愿者,陌生感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容易适应,我们只有和孩子建立信任培养感情,孩子才愿意和你学习。”

浙商大“蒲公英周末辅导班”团队选择通过结对的方式,尽量协调时间,维持“一对一”固定辅导模式,慢慢的和孩子相处授课。

除了学习辅导,志愿者团队每年还组织夏令营,带着小朋友游览杭州了各大景区、展馆,带他们感受杭州的风土人情。

陆曦煜和父母来自江西,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平时父母在外打工,基本顾不上他。在社区里,他是负责日常管理的小组长,“志愿者姐姐让我竞选的时候我很惊讶,但她一直跟我说‘你可以’,当上组长之后我学会了照顾别人,我长大以后也想当哥哥姐姐一样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去帮助和我一样的‘小候鸟’们。”

对家长来说,志愿者的陪伴既保证了孩子安全,又解决了大部分外来工作者无法对子女进行作业辅导的难题,外出工作时少了几分担心,也省了一笔托管费。

浙商大志愿者一直都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经常能收到来自家长的反馈和感谢,来自孩子的满分考卷和竞赛奖牌。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大三学生朱赛颖是社区“童心童梦,同创未来”的负责人,她说,“从一个小团队到十年接力以后形成的大集体,通过这个项目,志愿者既为孩子们送去了爱与温暖,也增进了团队彼此间的感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志愿者逐渐打开孩子们的心房,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建设承担一份责任。下一个十年,志愿者也将不忘初心,持续进行爱心接力,陪伴孩子们共同前行。”

https://www.thehour.cn/news/322107.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