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名汉学家浙江学艺 归国后将继续传播“中国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5日电(童笑雨 房敏婕 王雪妍)听越剧、穿汉服,吃月饼、舞太极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有群“歪国仁”过得很不一般。9月24日,为期3周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杭州)结业仪式在浙江工商大学(下称“浙商大”)落下帷幕。

在本次研修活动中,28位来自21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参观了西湖、G20峰会体验馆、阿里巴巴集团等地,亲身感受了中国的悠久文明和当代浙江的发展成就。“毕业”归国后,青年汉学家们仍将与中国导师保持联系,就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保持进一步沟通。


这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中,有些精通汉语,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通”;有些则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但对所有人来说,这次活动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察中国的视角,令他们感到受益匪浅。

来自越南的吴越环说,经过专家大讲堂及文化考察系列活动,他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当今中国,还能亲眼看到杭州、义乌、安吉、嘉兴等地乃至浙江省全省40年来改革开放事业所获的成就。这一成就让他十分惊讶、也非常敬佩。他说,如果婺剧《白蛇传》或越剧《红楼梦》的精彩演出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博大精深,那么G20峰会体验馆、阿里巴巴集团等地的参观考察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在新时代之中的现代化及快速发展。


舞蹈表演。校方提供

来自印度的娜索谧说,她会将中国的知识和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帮助自己国家的人民更深入了解中国。她坚信她们作为今日的青年汉学家,有潜力成为明日两国之间的建筑者,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她的国家与中国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我们青汉班正是这样一座联通中国与各位祖国的‘友谊之桥和合作之桥’。这座‘桥’正是沟通、理解、友谊的象征。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乐意和你们继续保持学术往来,我希望今天的结业不是研修工作的结束,而是我们合作的开始。”本次青汉班的导师代表肖余春用“一见如故”这个成语形容21天前与汉学家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据悉,一个月来,肖余春和同事们与汉学家朋友们一起交流研讨,彼此互相学习,加深了学术联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一名中国学者,肖余春为汉学家们积极探索研究中国文化感到高兴,为汉学家们真诚热爱中国文明感到自豪,更为汉学家们在浙江研修期间取得丰硕成果感到骄傲。

浙商大校长陈寿灿把“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一优美的诗句送给在座的汉学家们。他说,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有等同的默契,也不是所有的别离都能守望成一段传奇。希望大家今后能继续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共谋合作、实现共赢,做出更大贡献。(完)

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46563&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