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春节,对于浙江工商大学派出的李琪、冯俊杰、陈茜等三名学生来说比较特殊——在今年1月底,他们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波尔多“左岸杯”世界名校葡萄酒俱乐部国际品鉴大赛中国区决赛(以下简称“全国赛”),三人通力合作夺得了此次全国赛的冠军,成为亚洲区第一支卫冕成功的队伍。今年6月,他们将代表中国大学生前往法国,与全球的大学生一起进行PK。为了他们能够获胜,三名学生的家人可谓拿出红酒来“招待”,希望他们能够趁着最后的时间多品些酒增加一些经验最终获胜。
不过,这三名学生说,届时比赛所用的红酒都是产自波尔多,现在最愁的是缺少相应练习的红酒。
不比酒量
比的是能不能鉴年份、产地
波尔多“左岸杯”世界名校葡萄酒俱乐部国际品鉴大赛中国区决赛,浙江工商大学今年派了第二批学生去参赛。
李琪、冯俊杰、陈茜等三人,学的是不同的专业:酒店管理,法学、英语。他们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品红酒,他们一同参加了学校的红酒俱乐部。去年9月,因为要选拔学生参加今年的全国赛,三人在俱乐部成员中脱颖而出,临时组队参赛。李琪说:“前后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
“比赛不是拼酒量,而是比谁对葡萄酒的知识了解得多。”法学专业的陈茜是此次参赛中的唯一女性,她说,自己的酒量还是不错的,家里种蓝莓,每年也会酿一些蓝莓酒,不过,参加这个比赛,酒量好似乎派不上用场,赛事分为理论知识与盲品酒两个环节。理论知识范围很广,也没有框定范围,“我们是按去年参赛同学提供的资料进行准备的,但是,准备得再充足也会有疏漏。”比如说,“今年有一道题考的是中级庄的酒,这已经超过我们之前准备的范畴,而且在波尔多左岸,中级庄有三四百个酒窖。可是,我们却把这道题捡回来了,因为在最后比赛期间的集训中,我们‘抠门’地将主办方给大家品鉴的剩酒拿了回来研究,刚好有一瓶酒就是中级庄的,顺带就了解了一下,没想到竟然在全国赛派上了用场。”
最怕盲品
实际接触的机会太少了
今年的全国赛,浙江工商大学又是打败了全国其他高校的伙伴,获得6月前往法国参加全球赛的机会。
“我们学校没有酒庄、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家全凭兴趣,真的不容易啊!”浙江工商大学国际酒店管理系主任杨欣说,去年,另三名学生参加过这个比赛夺得全国赛的冠军,没想到今年再次夺冠。
对于未来的比赛,这三名学生倒是压力很大。“去年,我们学校获得全国赛第一,在全球赛上获得理论第一、盲品第五。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想超越去年的成绩。”李琪是学酒店管理的,他说,既然有机会参加国际赛,总归不想去陪跑。“我们在全国赛上的胜出,已经证明我们是有实力的。”他说,苏州的一所参赛高校,他们的指导老师是有相应的资质,“而我们却没有,而且就连我们品的酒都是大家凑钱在淘宝上买的,也没有专门的好酒来源,最后还是我们赢了。”
陈茜说,盲品是中国学生最弱的环节。因为本身接触到红酒的机会并不多,更不要说是好的红酒。她说,原来认为红酒味道都差不多,现在为了参赛喝了很多酒,也了解了很多知识才知道差异性还是挺大的。“学了理论知识以后才去品酒,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感。比如说,2009年与2010年是波尔多葡萄酒的世纪大年,酒的味道会相对2013年同产区浓很多,如果不学理论知识没法知道。”
准备去打工
用劳动去换取品酒的机会
李琪告诉记者,品尝到好的红酒,他们除了“众筹”买红酒以外,还特别留意上海举办的各种公开酒会。“一下子能品尝到很多红酒,而且所需的入场费比自己掏钱买酒便宜。像我们这样的品鉴,其实并不需要完整的一瓶酒,而是只要几小口就行。对我们来说,就是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品尝来得以证实就行了。”
这个寒假,李琪等三名学生并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早早地离校,而是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讨”酒。“想通过一些策划公司帮忙找找相应的赞助商。”
当然,这三名学生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去五星级酒店、有专业酒窖的售酒公司打工,从而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红酒以及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如果有人愿意提供给我们机会,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李琪说。
●链接
波尔多“左岸杯”世界名校葡萄酒俱乐部国际品鉴大赛堪称世界名校葡萄酒“世界杯”,由法国波尔多邦坦骑士团发起主办,被定义为波尔多葡萄酒爱好者大赛。仅面向世界知名高校非葡萄酒专业的校园葡萄酒俱乐部成员开放,以传播波尔多葡萄酒文化为目的,培养未来企业精英对波尔多葡萄酒的浓厚兴趣。自2011年以来,它每年在欧洲、美国及亚洲地区选拔60支葡萄酒俱乐部代表参赛,其中8个获胜代表队将被邀请到法国波尔多罗斯才尔德-拉菲庄园进行总决赛,最终选拔出世界名校葡萄酒俱乐部世界冠军。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8-02/22/content_635196.htm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