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来源:青年时报  字体: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金一斌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和最重要的历史贡献,为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首要任务就是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作用,实践环节的主战场作用,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一要加强研究阐释,高水平建设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日前揭牌成立。这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行动,也是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全省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高地的具体行动。学校将高标定位、高效推进中心建设。中心实行双主任制,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中心主任,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将动员和汇集全校学术资源、教学资源,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二要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政课的“三进”工作是当前重中之重。要遵循“全面融入、各有侧重”的总体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渗透到各门思政课相关章节的教学之中。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科专业自身特点,立足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高校应扎根浙江这座思想金山、理论富矿,引导师生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国家和浙江省发展需要,发挥实践环节主战场作用,把激昂青春融入中国梦,把论文写在浙江大地上。加强研究团队、教学团队和宣讲团队三支队伍建设,在体制机制上打通高校研究成果运用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以最快的速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