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除了净化再利用,还能变成什么?近日,在第十五届世界厌氧消化大会上,浙江工商大学本科生应贤斌就首次发现的阳极电势与电子供体对产电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科技成果汇报。这意味着,未来用生活污水发电不是梦。
用污染物发电
“我们所做的研究领域涉及水处理方向,具体是微生物燃料电池领域。其原理是通过产电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将污染物中的化学能转为电能(产电)。微生物、电解液以及电极材料是制约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和工程化应用的关键因素,而我们做的研究主要是解决人为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难题,同时对电极材料、溶液电导性作了优化,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又进了一大步。”
应贤斌15分钟的英文演讲的科研成果,受到业界瞩目。
尽管有大量理论支撑,然而之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由电极和微生物组成)难以工程化应用,原因在于适应于工程化应用的金属电极难以附着微生物,同时,产电微生物的种类不易调控。而应贤斌所在的团队,在数千次的实验中发现改变喂养微生物的“食物”种类能让原本起不到丝毫作用的电势发挥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能力。
被“烤”出来的科研学霸
由于这项实验需要恒温,即使在炎热的夏日,应贤斌与团队成员顾源也必须在开着热空调的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个暑假,因此团队笑称“实验室学霸是‘烤’出来的”。
应贤斌来自浙江舟山,顾源来自浙江杭州,两人都是95后,同班,曾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另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有一项国家级创新项目(其中一位为负责人)。学霸的生活不只是科研,他俩不仅是实验室里的好搭档,也是电竞游戏里的好队友。
两人的导师、浙商大环境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东升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一项实用技术,利用该技术不仅有望解决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成本高、能耗大的问题,还有可能在解决千家万户污水排放同时提供电能的应用装置,以清洁电能的形式回用于人类社会。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7-11/01/content_626806.htm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