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又称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4月20日,85名中外大学生在浙江工商大学举办的“一脉杭承”非遗体验展中,跟随多位传统文化大师,体验了一番“中国范”。其中,一些洋面孔表现得格外专注。
中国传统文化“就像魔法一样”
“我发现中国充满着神秘,我对此总是保持着好奇想去探索,所以我尝试抓住每次机会去了解更多。我对这次活动的印象很深刻,对我来说,一切就像魔法一样。”Nazly Ahmed Amir Hafez Sadik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这位颜值很高的埃及美女,来读书两年了,平时在学生中有不少粉丝,没想到在活动现场,她彻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粉丝——跟着杭州手工艺活态印染教学负责人,三觅植物染色公司总经理胡志飞学植物印染,动作一丝不苟,尽管中文有限、胡老师说的专业术语她不一定能听懂,但从她认真地模仿、仔细地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遇到瓶颈就用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向老师求助……直到亲手完成印染作品,兴奋地拉上老师合影,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被她明朗的笑容所感染。
在留学生中刮起“最炫民族风”
来自加纳的黑人小哥Isaac Nii Adotey Brown是金融学院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中国纸刻,他的大手,拿起剪刀来不但不违和,反而有那么一点“范儿”,其细腻的动作引来其他同学的称赞。只见老师手把手地指导他先把纸剪成所需要的形状,再拿起刻刀进行进一步的雕刻。笔型刀的刀刃呈45度斜角,刀尖又细又尖,只要用刀尖在纸面上轻轻一刮,就可以刮出很多细细的白线。尤其是在黑纸上,由于黑白反差强烈,就像是白色的线描画。“我想了解什么是纸刻,所以来参加本次活动。我很惊喜,在这里,你能把一张纸变成一件艺术品,这很有趣。”Isaac Nii Adotey Brown说,他下次还想参加类似的活动。
指导Isaac Nii Adotey Brown的包哲宇大师来头不小:从师于国家级大师林邦栋。10岁开始学习细纹刻纸,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四十余年,他能刻出细如发丝的线条,小茹针眼的圆孔,能以刀代笔在纸上作画,是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他在2012年刻的《新富春山居图》(长18米)送联合国展出。今年刻的《百子图》送国外客人作为国礼。“传统的手工艺术走进大学府,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感到很荣幸。未来也是希望能通过你们这一辈将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包哲宇如是说。
让非遗更贴近大学生生活
记者了解到,本次“一脉杭城”非遗体验展活动是浙江工商大学志愿者协会“传非遗,贯古今”——弘扬杭州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联合校工会、校团委举办的,邀请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五位非遗大师来校开展扎染、蜡染、纸刻、结艺四项非遗体验课。同学亲自动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我们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非遗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同时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非遗是中华文化瑰宝,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感兴趣,第一步就要了解非遗文化,这也是我们‘传非遗,贯古今’——弘扬杭州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浙江工商大学志愿者协会会长任文杰告诉记者,该协会成立于1999年,自2010年起五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其“传非遗,贯古今——弘扬杭州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曾获浙江省青年组织社会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当天的活动,就是这个金牌活动的延续。
据悉,该校打算重建一支非遗服务队,对杭城濒危非遗进行探访,详细地了解并记录杭城非遗目前的生存状况,并制作一本杭城濒危非遗名录。我们还会将杭城非遗带进社区、小学、留学生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城非遗,将杭城非遗国际化宣传。未来将邀请一系列非遗大师来校进行非遗讲座,将杭城非遗在高校大学生中宣传。
http://www.eduzj.com/news/201704/444793-0.s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