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下沙白杨街道朗琴社区来了“洋代表”,是个年轻的留学生,报名自荐的。
社区本周召开新一届居民代表第一次会议,大家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这位棕色眼睛的外国小伙子。
“大家好,我叫Youssef Souei,25岁,来自迪拜,是浙江工商大学大二学生,读电子商务专业,目前租住在朗琴社区。”小伙子热情地介绍自己:“我中文名叫又又,会汉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欢迎大家来麻烦我。”
为什么要自荐成为兼职居民代表?“2014年来到杭州,一点汉语都不会。现在熟练了,就想着帮助和当年一样的我。”Youssef说。
说真的,杭州还真需要一批Youssef。城市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爱上这里留在这里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需要Youssef一样的“桥梁”,帮助更多人融入杭州。
就拿朗琴社区来说,它是全市首批7个国际化示范社区之一,住着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外籍人士。
生活在国外,最怕不适应,怎样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习惯、安心工作,把这个城市当做自己真正的家?社区没少想办法。
这不,今年,社区就把聘请兼职“洋委员”写进了居民代表产生办法中,只要年满18周岁、居住满一年、中文沟通流畅的境外人士,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社区居委会选举委员会审核同意,就可以聘请成为兼职居民代表,享有换届选举知情权和参与权。
请外国人当居民代表,效果好不好?
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璐说,选“洋代表”是社区探索国际化服务管理的一个新方式,在带动外国居民融入中国社区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他们带进来的国外社区管理方式。
物业前台主管田林茂说得更实际:社区里养狗的外国人很多,他们得办养狗证啊,我英语不太好,又又会帮我们和老外沟通。
保洁大姐何小莲更是受益者:“在又又的帮助下,How are you、How do you do这些打招呼的话都会了;他又是个热心的小伙子,平时看到我们拎着重的东西,也会帮忙拿。”
朗琴社区的国际化,可不只有个“洋代表”,社区里的各个路牌、小区周边的商店都加上了双语标识,社区的各种通知也会翻译成英文;社区还开出中文培训课程,每到元宵、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习俗活动。
Youssef说,他接下来会参与到社区各项事务中来,宣传管理制度,上门走访外国居民,招募组建外国志愿者队伍等。
“我的目标可不只这些,我还要成为洋委员,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2017/04/20/article_detail_2_20170420A083.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