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工商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完成了商务部重大招标课题《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流通升级战略研究》,相关成果报送有关中央领导及部门。该课题旨在为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类似的流通方面的国家级战略提供前期成果。在课题招标会上,商务部领导把该课题定位为我国建国以来商务部门最重要的流通研究课题。这也是该校发挥“大商科”学科优势,努力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商贸流通智库的成果之一。
作为浙江省、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浙江工商大学是商务部共建的两所院校之一,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研究商贸流通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现代商贸研究中心。该中心也是浙江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还拥有浙江省高校中唯一研究商贸流通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百年发展历史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基于‘大商科’视野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商贸流通学科建设的特色优势,成为服务国家和地方商贸流通发展的‘排头兵’。”校党委书记金一斌说。
近十多年来,该校围绕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协同电子商务发展、物流和供应链整合、商务数据挖掘和分析等领域,协同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浙江省商务厅、义乌市等,以及阿里巴巴等业内领军企业,集聚“政、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开展了覆盖中央省市三级流通战略和改革方案制定的协同创新工作。
“流通业具有高就业吸纳能力,与一二三产高度关联,其发展将决定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的大小、速度及辐射强度等。”在该校承担的商务部重大课题《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流通业良性互动发展研究》中,除了提出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外,还总结出“区域制造业+专业市场+物流基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城镇综合体+特色街+社区商业”、“产业+电子商务+物流”、文旅综合发展试验区等五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模式。该研究成果不仅获得“庆祝建国65周年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优秀研究报告奖,还得到省委重要领导的批示,并转化为省委办公厅文件下发11个地市,要求据此制定推进方案,目前,金华等地已出台相关文件。
从2003年起,该校郑勇军教授就一直参与和见证义乌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建设发展,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将义乌升格为国家级发展和改革试验区,承担过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第二轮方案制定的前期研究工作。近年来受义乌市政府委托,围绕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定位、转型升级思路、五星级旗舰式市场管理及标准体系等展开系列研究。该课题报告提出把义乌打造成为世界级商贸都市区和国家级开放经济特别功能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应围绕“智慧化、品质化、诚信化、规范化、商圈化”,将其打造成具备商品展示、国际采购、信息发布、电子商务、商务办公、金融服务等功能,管理规范化、品质有保证、诚信水平高、商圈大融合、智慧化深入且具备引领地位的五星级旗舰市场。
十多年来,该校先后承担全国各类战略规划与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商务规划、现代物流规划、商贸服务业规划、产业园区领域等相关项目200余项。包括《宁波(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实施方案》、《普陀区商贸流通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方案》、《“十三五”时期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等10余项“区域国家战略”相关项目;《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项省级规划;山东临沂国际商贸名城商贸物流核心区、北京百荣世贸专业市场、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等全国22个省市的100多个规划咨询项目。
专业市场是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市场指数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2006年,该校苏为华教授主持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编制方案为首个中国指数发布和中国进入“指数时代”做出了重大贡献。之后,该校又陆续编制了柯桥纺织指数、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成都中药材指数、寿光蔬菜价格指数、中国(杭州)跨境电商指数、浙江县域电子商务指数等近20项全国代表性指数。据柯桥纺织指数发布五周年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93.03%表示经常关注指数,高达99.56%认为指数与市场行情相符,95.7%认为指数对其经营活动起到了解行情、预测趋势、指导定价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能从商贸流通产学研中受益,该校积极将相关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构建了面向产业实际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2016年获批全国唯一的电子商务类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该中心面向全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11个专业开设了4大实验课程群,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电子商务大宗交易、跨境电商商务、电子商务VR购物、消费行为学眼动分析等180多个实验,实验平台共享全国10多个高校,每年惠及3000余名学生,年实验人时数近4万学时。
同时,该校设立了流通相关硕博学位点,采用产学研合作的开放式培养模式。孙松山是该校流通经济与管理方向的研三学生,临近毕业已有好几家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回顾两年多的学习,他的最大的感受是“接地气,活学活用”。“不少课是到企业现场上的,或是实务精英来校授课,平时还有很多参加科研项目、研讨会和调研实习的机会。”他认为,在“真刀真枪”环境成长起来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形成了商贸流通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多层次服务的协同创新实体。”该校校长陈寿灿表示,今后将更加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现代流通技术研发高地、流通战略思想智库高地、流通数据挖掘与计算高地、现代流通人才培养高地和贸易经济学科建设高地,成为国家和地方“想得起、信得过、用得上”的商贸流通高端智库。
http://zj.zjol.com.cn/news/595743.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