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大二学生陈佳菲终于读到了自己心仪的图书《万历十五年》。“我留意这本书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借到,这次通过图书馆图书数字化平台终于读到了。”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对图书馆馆藏的首批34万种纸本图书进行数字化,建成馆藏数字化平台。“我们根据学校专业的设置以及图书借阅量来选择图书进行数字化,学生在线就可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该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翟江老师说,这样既解决了纸本图书复本量有限的问题,也更加方便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
目前,该平台与图书馆馆藏书目查询系统实现对接,在书目查询系统和一站式检索系统中输入想要查找的书名、作者或主题词,就可在检索结果中点击浏览阅读,还可下载整本书传递到个人邮箱。一个账号一天可传递10本书,一个月可传递30本书。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随时查阅图书资料,不受归还时间限制。而且还可以进行放大、缩小、文字摘录和打印,在电子书上作笔记,很方便。”陈佳菲说。
近年来,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到馆人数、借阅量持续走低的情况。据浙商大图书馆统计,该校今年到馆人数较2014年下降近3万人,而图书借阅量则下降了28%。
“网络数字时代,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该校图书馆馆长朱明伟介绍,除了将纸本图书数字化,学校图书馆还订阅了168余万种电子图书和3.5万余种电子期刊,并定期举办数字资源展示活动,方便学生使用这些数字资源。
与此同时,该校还开发了“浙江工商大学移动图书馆”手机客户端,并在图书馆微信公账号内设置图书查询、已借续借、读者荐购、悦读悦享等功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从该客户端后台可以看到,2016年访问量居前十名的都超过10万次。其中,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学生年度访问量达到了21万余次。
据介绍,目前该校移动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用户注册数达到1.7万余人。图书管理员林叶说,用户可以在其中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将喜欢的图书报刊分门别类地设置诸如文学、管理、艺术等栏目,还能记录阅读时长,掌握学习进度。
财会学院大一学生谢甜甜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里预约了世界名著《飘》,不到一周就借到了。“拿起手机,操作下就可以,很方便。有时想借的书没有,我会通过微信推荐,很快就能得到回复。”她说,还可以通过微信向图书馆老师询问各种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答复。
“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阅读推广、空间拓展、建立数字化平台等方式,不断创新服务,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朱明伟说。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