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园内创办的茶吧。
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创业园区的创业成果展示柜。
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学生创办的3D打印工作室作品。
创业学生在工作室调试机器。
面对大学生创业,政府和学校都给出了政策、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不过记者发现,很多“减负”措施,都集中在对项目后期的帮扶上。
为大学生创业“减负”
学校主要提供场地或财务咨询
为大学生创业“减负”,学校主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创业场地以降低成本。
记者了解到,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大学生创业相对活跃的本科院校,学校或多或少会给优秀的项目免费提供场所。
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学校在文科实验中心为学生免费提供120多平米的创业场地。“学生提供创业计划书,如果可行就能免费入驻,时间是半年。”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负责这块工作的陈缘说,“这个平台成立两年多来,已经有17个创业项目成功注册公司,稳步发展。”
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财务咨询公司。“为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财务代记账、工商注册等服务,最重要的是,如果学生成立公司,我们会给他们专业的公司运行辅导,而且在我们平台上学生注册公司,如果没有盈利,我们是不收取任何咨询费用的,这和外面的财务咨询公司有很大差别。”陈缘说。
浙江的相关政策很多
面对的基本是成熟项目
政府层面,浙江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也有很多。比如, 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有包括小额贷款和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和创业社保补贴政策等。
杭州在2013年出台的《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中,有不少资金方面的资助,如商业贷款贴息、项目无偿资助等。
不过记者发现,这些政策的条件也有明确限制,扶持的基本是比较成熟、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处于大学生创业“夹心层”的中期项目很难去享受这些政策。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6-12/23/content_602566.htm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