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志愿者九年暑假“接力”支教
大学生离开时,孩子们送出一份特别礼物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林晓莹 奕婷婷  字体: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今天我学会了制作手账”、“老师你要回来看我们”......

几支画笔、一张白纸,三胞树人小学的孩子们用涂鸦的方式记录了与支教队队员们一起相处的半个月时光。这也是支教队在离开的最后一天收到的一份特别礼物,那一张张画着孩子们纯洁笑脸和写满密密麻麻字眼的涂鸦卡片,让他们欣慰感动。

支教的第九个年头,课程依然新颖丰富

接连一周的高温炙烤,丽水市莲都区三胞树人小学的一间小教室里,却传来欢声笑语。来自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传梦小分队的24名志愿者,在这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

这已经是传梦小分队来三胞树人小学支教的第九个年头了,这次,他们为孩子们带来了多样化的课程。

“老师,什么是手账呀?我们为什么要制作手账呀?”手帐是指用于记事的本子,以拼贴图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今年支教队就创新地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门制作手账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绘画能力,还培养了小朋友写心情小记和备忘录的好习惯。”支教队队长谢淑坤说。

为了能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志愿者们引入了“扇”海经课程,一节扇文化的知识普及课以及一节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扇画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扇文化的魅力。

课后,孩子们还把亲手制作的手绘团扇送给带队大学生们。收到扇子的“任课老师”周璐珊欣慰的说,“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感恩,难能可贵。”

除此之外,支教团队还开展了心理、急救等实用课程和汉字碰碰车等寓教于乐的文化拓展课。

家访建立结对,每年志愿者都会去看望

在支教第三天,队员们走进孩子门的家,开始家访。第一个去的是小陶陶的家中,小陶陶的家,不到10平米的房间,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发出“吱吱”声的小电风扇,这让志愿者们很感触。

当看到满墙的奖状时,他们感动落泪。“家庭困难,没有阻碍小陶陶的求学热情,我们大学生也需要这样的品质。”队长谢淑坤说。

今年13岁的小陶陶从小跟着妈妈生活,靠妈妈照顾其他老人取得微薄的收入才能上学。虽然生活艰苦,但小陶陶学习很刻苦。“阿姨,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队长把下午刚购买的水果递给陶妈妈,她开心地接过果篮,连声说谢谢。

通过和陶妈妈的交流,支教队了解到,妈妈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带着小陶陶从缙云来到丽水,向亲戚借了住所,只希望孩子好好读书。

“在交流中我们看到了陶妈妈撑起这个家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了她对孩子无条件的付出。”家访让志愿者们就和小陶陶建立了结对关系,以后每年志愿者都会去她家看望。

又备课又组织活动,志愿者经常忙到凌晨

别看支教只是给孩子上课,志愿者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除了备课,还要为孩子们举办各场活动。

“每个课程都经过备课,试教,这些基本都在支教前就准备好。而让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是活动。”为了给孩子们举办活动,谢淑坤和队员们要准备很多材料和道具,如卡纸、指示牌、颜料、玩具等,他们都要一一买齐。

活动前一天夜里,志愿者们还进行了多次预演,以保证活动时秩序井然、人员安全。“我们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是早上6点不到起床,晚上都要12点以后睡觉,差不多每天都睡不到6小时。”谢淑坤说,支教结束前一天,他们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说出心中的梦想。

“有个孩子拉着我的手说长大后要做一名蛋糕师,她家里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蛋糕,而吃上一块巧克力蛋糕是她的愿望。”周璐珊说,“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梦想,是想让他们学会坚持,就像我们支教团队一样,一年年的坚持,我们明年还会来,爱会一直传递下去。”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6-07/15/content_3371455.htm?div=-1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