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的专业课被他加了‘料’,变得生动有趣。”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教师吴晖的课受到学生热捧,常常有不少外校的师生慕名而来只为听他上一次课。这不,近日,在他的“会计学”课上,又来了十几个“新学生”。他们是该校“课堂开放周”前来观摩听课的教师。
从2012年来,浙江工商大学每个学期都举办“课堂开放周”。期间,每次推出约50门示范观摩课,校内师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其他院校等均可推门听课。迄今已举办8次,开放近400门课。此外,学校还推出提升课,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脉”课堂,开出“良方”。“‘课堂开放周’是浙江工商大学打造‘学生中心,教师发展,开放课堂’教学文化的重要举措。”该校教务处处长刘海生说,通过全方位课堂开放,形成生生、师生、师师互助互学的氛围,同时倾听社会相关各方的意见,多管齐下提升教学效果。
从教30余年的吴晖是浙商大首批教学型教授之一。“我刚工作时,助教、备课等都由老教师手把手带,踏踏实实练内功的风气很盛。”在他看来,“课堂开放周”搭建了教师间听课、评课的平台。外语学院教师钟含春上过多次提升课,如今自己的“商务英语”课也成为示范观摩课。浙商大举办“课堂开放周”以来,越来越多像钟含春这样的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从昔日的“观摩者”成为今日的“主力军”,走上了开放课堂的讲台,成为各种教师技能比赛的佼佼者和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据悉,每次“课堂开放周”后,该校都遴选部分课程作为示范课,每门课给予2000元资助。立项课程定期向全校开放,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此外,为使青年教师更好地胜任教学岗位,该校还从2013年起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制度,指定副教授以上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从备课、试讲、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入手,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每位青年教师建有助讲培养档案,完成相关要求后,进行试讲考核。目前,该校已有97位青年教师通过助讲培养,正式上岗。
浙商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人气也总是很旺,经常有各种教学沙龙、教学午餐会在这里举行。据介绍,该中心于2011年成立,每年举办100余场教学学术讲座、沙龙和“教学午餐会”,成为了教师们的“加油站”。“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浙商大校长陈寿灿说,学校将继续通过“课堂开放周”等平台,以及教师分类管理与引导等机制,打造让学生满意的课堂。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