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发起用双筷的亚洲食学大家吗?他就是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亚洲食学论坛主席赵荣光教授。
虽然已经退休,几天前,他回到学校给学生讲了一堂课,演讲时长两小时,中间有6次全场热烈掌声,讲座结束后师生们感觉听得意犹未尽。
普及规范执筷法,传统中餐公宴采用双筷制
“上班、会客,甚至旅游、散步等,人们都要打扮一番,以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良好的个人素养,容易获得他人尊重……”
身着中式衣服,满头银发,赵荣光近40年来不遗余力地普及民族优秀饮食文化、推进餐桌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上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赵荣光说,如果餐桌斯文是“礼仪之邦”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支点的话,那么它同样是21世纪中华斯文重构的支点。
赵荣光说,没有什么社交场合能像公共宴会那样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准确测评。世界上各种文化千差万别,但人类的餐桌礼仪有许多共性规则,“如食物必须洁净,对他人的尊重,谦和礼让,宴程中的和谐气氛以及一些对不雅行为的禁忌等。”
“餐桌仪礼是人类文明公礼,每个人都必须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他说,“吃饭不是带着嘴去,而是要带着脸去,带着脸回来。”
那么,具体要做什么?如何做呢?
赵荣光认为,要普及规范执筷法,传统中餐公宴采用双筷制。
说着说着,赵荣光拿起筷子示范,“筷子要拿在右手中,约占筷长三分之一处,拇指和无名指握住筷子,食指和中指灵活地操纵筷子来夹取……”这是华人社会大众公认的规范执筷方法,既雅观又实用。
他强调,“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聚餐场合,应当是筷子接触食物一下到位,一次成功,即入即出,进退有序,不宜与食物接触时间过长。”
刚开始用双筷不习惯,为了健康习惯就好
“餐桌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赵荣光说,应该从家庭开始,到外出就餐,循守进餐十要点,餐前洗手、端正坐势、持碗平稳、不落饭粒等。
在传统中餐公宴中,人手一筷的就餐方式,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和视觉不洁,赵荣光倡导用两双筷子吃饭。
何为“双筷”?即每位就餐者分别使用“进食筷”和“取食筷”各一双,取食筷用于从公共器皿中夹取食物,进食筷则用于送食,从而把一次性的夹送动作分解成两个彼此独立的过程,阻断细菌直接交流的通道。
“我说过,要用30年的时间成功推广‘双筷制’,现在已经过去20年了,这种助食方式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酒店宴会以及家庭式聚餐中普及开来。”赵荣光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
“从容优雅的餐桌礼仪文化修养,是长期认真历练的结果。从我们第一次坐在餐桌前起,它的意义就远超餐桌领域,餐桌礼仪影响人的一生。”赵荣光倡议,牢记并力行餐桌礼仪。
小于是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一学生,听完讲座发现吃饭实行“一人双筷”,有些意外。“吃饭时,用双筷,有些不大习惯,有时还错把取食筷当成了进食筷,我们都习惯用一双筷子,但使用一段时间应该就会习惯的。”
“以前去其他国家旅游时,看到那边大学吃饭就是用双筷的,当时觉得他们那样很麻烦,但现在想,为了健康,麻烦点有什么关系,习惯就好。”小于说。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6-06/08/content_3348042.htm?div=-1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