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高校“喊渴”

来源:浙江教育报  字体:

这些年我省高等教育发展飞快,但总体水平与在全国的地位、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加强重点高校建设,全面启动本科院校的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推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等都成了各校需补长的短板。采访中记者发现,其中高层次人才匮乏,是高校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省教育厅高科处负责人说:“现在我省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造成了人才比较紧缺。我省普通高校缺少影响力,博士点分布不合理、教师待遇等因素都成为制约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瓶颈。不同高校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不同。有的高校缺少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有的缺少专任教师。但总体来说,紧贴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高层次人才都比较紧缺。”

“高层次人才”“大项目、大平台、大奖项”“一流学科”“重点大学”……这些都是在浙江工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上出现频率颇多的词汇,因为高层次人才与大项目、大平台、大奖项的获得密切相关,是一流学科建设和重点大学建设的关键。

该校高教研究所所长申作青教授说:“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的缺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造成冲击大项目、大奖项的机会不多。这几年学校引进的专业教师大都为博士,这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一个方面,但缺乏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局面尚未破解。”在这所以“经管”为特色的学校里,相关学科的大项目、大奖项并不多,“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的两项社科重大项目都是人文类的。去年学校新招54名专任教师,但经管学科的专任教师只有12名,究其原因是吸引人才的资源不足。学校需要建设的地方很多,办学经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费及其他各种资源不足,学校引进人才的吸引力就受到限制。

对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来说,虽然有着博士学历的教师超过100名,但该院小语种专任教师的学科带头人却很稀缺。小语种教学由退休返聘的教授或硕士学历的教师授课,虽然学生们对此评价不错,但他们对高层次人才来授课的呼声却很高。该院人事处处长赵海峰坦言:“小语种专业在国内很少有博士点,有的甚至没有。学校意大利语专业的教师在国内高校4年才招了10名博士。学校的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等专业很难招到博士毕业生来当教师。”今年该院招聘了50多名高层次人才,有日语、韩语专业的博士,但葡萄牙语却少有人应聘。

同样感叹缺少高层次人才的还有嘉兴学院。2012年该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挂靠在学校商学院。学校虽然有创业成功的教师,比如李加友教师的蜂蜜酒经营业务曾获得了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的点赞,但总体来说并不多,大部分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却缺乏,含金量不高。该院教务处副处长杨培强说:“学校以理工科为主,动手实践的学科占比比国家规定要高,再加上创业学院的成立和转向应用型大学后,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更是稀缺。目前,学校也通过校企合作从外面引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开讲座,但我们希望能诞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校教师,毕竟他们比企业家更知道学生所需。”

省教育厅高科处负责人说,省教育厅将积极争取国家千人万人计划的政策,积极争取省财政拨款,启动钱江学者特聘教师引进的力度。同时鼓励各高校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在访学和专业研究上对其进行政策倾斜。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4310.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