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一化三型”的学生培养目标
培育创业创新人才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黎彦  字体:

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多次举办旅游创业论坛,邀请业界精英现身说法,培养创业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举办类似的论坛就是希望能给学生多些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培育创业创新的精神,从而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易开刚教授说。

以国际化视野高标准建设旅游学科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院校之一,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含3+2)、硕士(含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博士和博士后的培养权,学生规模达到1000余人。旅游管理学科和城乡规划学科均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据介绍,学院现有专业教师40余人,8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城乡规划系、城市管理系等四个系,拥有现代旅游管理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实验室(省实验室财政专项)、新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验室(省实验室财政专项)。学院正在积极筹备建设旅游大数据实验室、城乡环境与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为学科与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学院的发展,最主要靠的是学科建设的深度和厚度。”易开刚说:“我们时刻以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最前沿为引领,不断从实际出发,高标准进行学科建设。”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盛行,学院启动了旅游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致力于“基于旅游大数据”的学科平台建设,针对2015级本科生还特别设置了智慧旅游和电子商务方向,其中部分课程和信息学院进行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已成功获批省级特色专业(智慧旅游方向)。

2014年,浙江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万亿产业”,为此,学院又成立了“浙江旅游转型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瞄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接旅游产业变革趋势与市场需求,推进中高端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据介绍,在未来四年时间内,中心将积极发挥“聚集——聚焦——聚合——聚变”四聚效应,探索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不断突破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协同主体之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大力推进创新主体之间深度合作,围绕旅游转型前沿理论研究、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高端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四大协同方向,全面提高学院深度融合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新水平。学院还成立了省旅游与发展协同创新舟山分中心,与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桐庐县旅游委员会、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杭州鲲游智旅等单位进行合作。

以复合型要求培养中高端旅游人才

旅游产业要发展,关键是要靠旅游人才。

学院从每年对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毕业离校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从事的工作是和旅游业相关的。易开刚说,为培养中高端复合旅游人才,学院提出了“一化三型”的学生培养目标。

“一化”即国际化,坚持开放式办学,以国际化视野,走国际合作发展之路。一方面,把学生送出去,让更多的本科和研究生走出国门求学;另一方面引进来和请进来,着力办好“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留学生班,同时请一些高水平外教,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三型”即管理型、创业型、复合型。管理型就是培养一批胜任旅游企业的高级经营者、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创业型就是培养一批旅游业创业人才,通过举办旅游创业论坛,建立旅游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比赛等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学院已成功举办旅游创业论坛多期,邀请知名旅游企业家、旅游创业家就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复合型就是培养一批旅游复合型人才,依托浙江工商大学各学科的优势,将旅游与管理学、法学、财务、金融、电子商务等学科的融合。

近年来,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300余人次,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获省部级奖。

朱蓓琳,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和队友的共同努力下,“爱溢网”——二手商品捐赠交易平台,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二等奖 ,“参加比赛最大的感受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群小伙伴能为一个目标共同去努力,这段经历是我大学生涯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朱蓓琳感慨道。

以学术能力和专业服务回馈社会

近年来,学院在“教书育人”之余,不忘做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利用自身雄厚的师资力量,坚持打造品质服务,并以此回馈社会。

首先,学院始终以“旅游学术创新”为使命,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厅局级项目30余项,国际交流项目3项,完成各类旅游研究课题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出版专著40余部,在《旅游管理》、《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学术月刊》、《旅游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世界休闲创新奖1项,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项。

学院在旅游规划、策划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打响了“浙商大”品牌。学院在2003年5月就成立了杭州商大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原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致力于旅游学、商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宗旨是当好“政府的智囊,企业的参谋”。为各级政府的旅游、商务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商业企业完成了160多个旅游、商业类研究项目,与国际性组织和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数十个。涉及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商务区规划、特色街规划、旅游景区开发总体(详细)规划(设计)、旅游资源普查、旅游市场开发研究和旅游形象与营销策划,以及根据委托单位的特殊需要完成的各类专题研究。地域范围涉及浙江、江苏、上海、广西、江西、贵州、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

(中国旅游报)http://www.ctnews.com.cn/zglyb/html/2016-05/06/content_125994.htm?div=-1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