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华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除了简洁清爽的装修,整个办公室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蓬勃的青春气息。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团队所有成员都是在校生,更在于每一个人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拼搏的劲头。应超杰团队正在做的产品叫做酷帮(Kuber),既是一款交互类的社交应用软件,也是一款能够在互助共荣的过程中赚取佣金的软件。
就业?创业!
到了研三,即便应超杰这样的“技术大神”,也面临毕业这道关口,到底是就业,还是创业?应超杰一度纠结过这个问题,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创业,从事互联网O2O行业。
故事的开头很简单。去年元旦,应超杰回老家,想把自己的宠物寄养几天,但是没想到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件事给了他灵感,能不能做一款APP,集合周边人的需求和资源,既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时性的难题,又能交到朋友,顺便还把钱赚了?这就是酷帮的原始概念。
早在2014年,他还在读研二时,就做过一款校内的二手书交易APP,只不过那个时候,由于推广出现了一些问题,整个计划宣告失败。而这一次,应超杰更加谨慎了,他找到了浙江工商大学信电学院院长和本校其他老师做参谋,最终觉得可行,才着手准备创业。
金庸武侠小说在描述制胜秘诀时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考虑清楚后,应超杰就加快了步骤。今年3月,他找到了学院其他几个即将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分别从事技术和推广工作。骨干成员之一的李佳威主管运营。三月份的天,寒气还未散去,四个小伙伴聚在一家火锅店,几杯雪碧碰在一起,创业这件事,就算正式开始了。
让碎片化时间产生价值
他们要做的是一款怎样的APP?首先,它必须是一款以“帮助”为起点的社交软件,基于此,几个合伙人给它取名“酷帮”(Kuber)。
酷帮最核心的功能是帮助用户快速解决紧急问题。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今天你钥匙忘带了、不想下楼拿外卖、在偏远地区自己不会换轮胎,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软件发布求助、支付佣金,然后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诸如拼单、餐饮、小百科、维修、快递、票务等问题,都可以求助于酷帮。无论对于发布者还是完成任务者,都能有效拓宽自己的好友圈,增加人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的碎片化时间变得有价值了。
初生牛犊不畏虎,对于应超杰的团队来说,酷帮的盈利模式除了佣金分成,他们还有更多东西可以利用,比如大数据时代一直强调的用户偏好等。未来他们还要将产品辐射到政务、社区等领域,让大家的工作生活更加便捷。
这一概念吸引了很多传统行业投资人的兴趣,今年7月份,首轮融资,他们就拿到了500万的天使基金投资。
先抓芝麻再捡西瓜
前景很美好,但项目落地却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产品的推广。对此,应超杰的头脑很清楚,“我们不想一口吃成胖子,就从自己的学校做起,做好了,再慢慢辐射整个下沙乃至杭州”。
应超杰认为,整个浙江工商大学一年有上万名学生进来,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流动的,如果产品做得好,四年之后走出校门,这批用户会成为一批有影响力的用户。他选择母校作为起点,是因为从校长到老师到团委到学生会,这里有充足可利用资源。“先把浙工商这粒芝麻抓紧了,我们才有资本捡剩下的大西瓜。”
上个月,他们与工商大学的信电学院互授铜牌,成为该学院的实践中心,一方面今后汲取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公司所用,另一方面能帮助大学生开展实践。
有了母校这座“靠山”,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了很多。按计划,12月初产品将会上线,而正式推广将会在明年三月。他预计,1年可以做到3万用户。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5-11/27/content_2133681.htm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