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像是一场登山旅行,有时候乌云蔽日看不见山顶,有时候一片坦荡阳光遍地;有时候前方尽是陡峰令人望而生畏,有时候面前忽现坦途又觉脚下生风。但无论如何,只要路上还有并肩作战的队友互相扶持,互相打气,互享心得,创业这条路就称不上孤独。11月15日,每日商报携手众多企业家创业者、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爬山运动。昨天,二十多名创业者一起放任双脚,边走边聊,尽享天湖山色,交流创业想法,分享创业心得。
创业路上有艰险 我们在一起抱团努力
昨天下午1点10分,离约定的时间还差20分钟,创业者们就已早早到达目的地——九溪公交站台。正是秋天时节,又遇上难得的好天气,整个九溪公交站台都被暖阳包围,四周也被五彩的树叶装点得十分美丽。1点30分,创业者们在九溪进行了各种自拍和统一的合照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山顶进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创业一起走”的年轻人中,有不少是来自之前每日商报18创富“大学生创业样板”中的创业大学生,整个队伍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活动中,他们积极地与其他创业者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分享目前创业中的困难和挫折,探讨如何应对创业中的困境和风险。
技术宅也想努力拓展市场
对于创业者们来说,除去美丽的景色和被释放的压力,这次“登山一起走”活动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分享经验、交流对策的过程了。杭州戴雷科技有限公司的林小平就坦言自己收获颇多。他告诉我们,作为纯技术型实业团队,尽管创业已经有三年了,但是在市场营销这快依旧处于非常迷茫的状态,“本来以为自己有过一定的工作经验,跟应届大学生相比会有一定的优势,但事实证明市场绝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据了解,创业第三年,林小平的团队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天然气检测)出来,而且还在今年突破了一个很大的技术难关,但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
对此,作为有着多年企业经营经验的方晓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他看来,在目前的形势下,一个只会闷着头搞研发的纯技术型团队是很难生存的,一旦营销进度稍慢,就很容易被其他公司赶超。所以,他建议林小平团队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营销人员,多多参考其他同类产品的营销策略。此外,18创富也有很多有经验的导师,也可以多多请教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
让小咖啡吧孕育出巨大能量
叶信富、翁瑜琪、严诚是三名来自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的艺术生。当周边大部分同学都还沉溺在校园美好的象牙塔生活时,他们已经成为了一家名叫“艺鹿”咖啡吧的老板。
为了经营好咖啡吧,他们聘请了专业的咖啡师,馆内所有咖啡都是现磨,还请了五六名兼职,保证每个营业时间段都有两名服务生。而他们三个人也做了明确的分工,叶信富负责采购、店内日常管理;严诚负责对外推广;翁瑜琪运营“艺鹿”咖啡微信订阅号“吸粉”。“虽然我们管理咖啡吧的经验还十分欠缺,但我们三个都会相互讨论、磨合,协调……直到问题解决掉。”此外,他们还将“艺鹿”打造成了一个大学生优秀作品交流展示的平台,让这里不仅仅卖咖啡,卖情怀,还能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机遇。校园内的师生交流、社团活动、留学讨论等活动,“艺鹿”咖啡吧也都会免费提供场地给予支持。翁瑜琪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能把这间小小的咖啡吧转化成一个酝酿巨大能量的孵化器,让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分享心得与想法,欢声笑语不断,这样我们几个都特别有成就感。”
立志做“发光发亮”的艺术展平台
在此次“创业一起走”的活动中,还有一批来自中国美院的年轻大学生怀揣不同的“艺术梦”而来。已经毕业的俞葭,一边是学习油画忙而不乱,一边在为母校倾情搭建一个集优秀艺术生原创作品交流、展示、拍卖为一体的平台——西门艺术集市。
“西门艺术集市是由一群青年艺术家组成,有在校的也有已经毕业的同学。我们通过举办集市,免费提供场地的形式,将中国美术学院那些默默无闻却优秀的艺术生的原创作品聚集在这里,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鉴赏到他们的作品,交流艺术心得,甚至收藏这些作品。作品拍卖筹集来的资金也会用于下一场活动的经费。”俞葭表示,她和她的伙伴们都鼓励绘画、陶艺、首饰、玻璃等各类手工创新的作品能够参加到西门集市中来,让更多艺术品在这平台上“发光发亮”,同时也为中国艺术文化增添光彩。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