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洲食学家孔子故里曲阜论食礼文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

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17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幕。来自亚、欧、美三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食学专家以“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为主题,讨论儒家饮食礼仪的时代变迁与当代价值。

本届亚洲食学论坛由曲阜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工商大学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张仁寿出席开幕式并发言说,论坛主题“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出自儒家典籍《礼记·礼运》,意为人类礼制发端于饮食活动的行为规范,因此中华餐桌礼俗是“礼仪之邦”的重要标识,在孔子故里讨论饮食礼仪,使这一古老话题对现实有了特殊意义。

据曲阜市长刘东波介绍,传统食礼由孔子认定而流传至今,经历了宴飨鬼神的祭祀食礼、社会精英主体的宴飨仪礼、大众社会的聚食礼仪三个基本阶段,餐桌礼仪不断在继承中演进。

开幕式后,中、日、法、韩等国的7位学者就儒家食礼的文化渊源和当代价值、当代困境等话题做了主题发言。

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博士萨班在题为《食物史专家是否有助于理解孔子——基于〈论语〉外文译本的思考》的演讲中说,《论语》中有40处出现“食”字,可见孔子对饮食文化的重视,他提倡饮食有度,并从食礼中阐释出哲学、道德智慧,因此研究孔子学说对后世饮食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教授赵荣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刘志琴等学者指出,西方饮食文化曾给近代中国食礼带来平等、卫生等意识,影响了当时中国的餐桌文化。赵荣光还以儒家食礼的重要角色“中华筷”为线索梳理了餐桌礼仪的演变轨迹,从尽显君子风范的用筷规范,到追求健康的双筷制度,儒家饮食礼仪在保存精华的基础上,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不断吐故纳新。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石毛直道则为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传统食礼所带来的隐患而担忧。他说,家庭食事是培养家族感情的纽带,而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家庭形态改变了传统食事,家族成员聚在一起用餐的场景减少,社会食品也在不断“侵蚀”家庭料理,因此如何应对家族共食弱化是当代世界的一大课题。

据悉,本届论坛从17日持续到18日,共设“食礼仪与食文化”、“食典章、食制度的形成与传播”、“亚洲饮食文化遗产研究”、“中华饮食思想的现时代价值”等12个分论坛。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丹麦、俄罗斯、泰国、印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学专家将在论坛上发表和交流食学前沿学术成果。

亚洲食学论坛每年一届,自2011年起先后以“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文化、科技与产业协调”、“健康与文明”、“丝绸之路与饮食文明”、“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为主题,在杭州、曼谷、绍兴、西安、曲阜召开。2016年第六届亚洲食学论坛将在日本大阪举行。

 http://finance.chinanews.com/df/2015/10-17/7574728.s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