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众筹的不是资金,而是知识。每个人把自己消化吸收的知识作分享,大家就共同掌握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浙江工商大学会计12实验班《管理会计》任课教师刘海生教授简短的开场后,本学期他开设的“知识众筹研习营”开始了。
第一个上台的学生陈小天,在规定的5分钟内,流利地讲解了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中间有模有样地在黑板上板书,俨然像位训练有素的年轻教师。
“虽然只讲了5分钟,课前却足足准备了一周。”陈小天介绍,课前刘老师将书本内容浓缩为一张张图表,分配至每个学生分头准备,课上按学号顺序逐一进行讲解。“一个人读完一本书,需要很长时间,而通过知识众筹,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完,这样很高效。”
“知识众筹研习营”不占用正常的课堂时间,而是全体同学认可的“加餐”。 参考的也不是课本,而是刘老师挑选的反映当前理论与学术前沿知识的《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一书。
能容纳七十余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知识众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位同学依次利用5分钟上台讲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做笔记、打分。整个活动持续了近4个小时。教室后面的摄像机实时记录着这一切。
运用金融学中众筹原理来培养人才,这是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琢磨出来的新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将讲、学、评、被评相结合,实现了教与学一体化的目标。
与此同时,刘海生老师探索出了“1231”互动教学模式。“1”是教师提问,“2”是学生查阅资料、脱稿演讲,“3”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的“1”是课堂讲课录像,供学生以录像为鉴,反思提高。
“我的课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课后不断地查阅资料和提前准备。会有同学偷懒,所以要拿起平时分的指挥棒,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刘海生老师介绍,知识众筹的分数占该门课总成绩的10%。
“作为讲课者,对讲过的内容理解得尤其深刻;作为听课者,看到身边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讲授风格都不一样,会主动思考自己可借鉴的地方。”学生陈茜说,从原来上讲台战战兢兢到现在的从容自若,她感觉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身全面成长。
http://www.zj.xinhuanet.com/adnews/index_adnews/2015-06/29/c_1115757140.htm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