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有效运用新媒体,网上育人结硕果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汪恒  字体:

校园里的“夜猫子”越来越多,有的学生早上起得太晚,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课。如何倡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呢?近日,浙江工商大学新媒体平台的学生们就在线上发起了“你晨读,我送早餐”的活动。参与者每天早上在指定时间内到学校树人广场晨读并签到,累积签到达到一定次数就可以领取一份免费早餐。到现在为止,活动已开展了三轮,500多名学生加入到早起晨读的活动当中。

这只是学校将新媒体与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于细微处见成效的“冰山一角”。新的媒介形式和时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给传统的思政教育阵地增添了新意和活力。为了盘活新媒体这块“肥沃”的土地,浙江工商大学在网络育人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机制完善,确保网络思政协同“发声”

大一学生顾一承开学后被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吸引,暗下决心要加入背后的运作团队,也就是浙小商网络文化工作室。这支由学生新媒体团队一手打造的工作室,把“主页君”和“公号运营”的角色做得有声有色,早在2013年就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十佳官方微博”。如今,这支团队还在技术支持、咨询解答、舆情处理等方面积极拓展,活跃于校园内外。

浙小商网络文化工作室的茁壮发展离不开学校对新媒体建设的重视,及学校对于新形势的敏锐洞察力。“新媒体建设是大势所趋。”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倪彦平说,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挑战,他认为,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学校亟需把握的机会,也是构建传统与创新、现实与虚拟结合的“全环境育人”新格局的机会。

自2013年4月创建以来,浙小商网络文化工作室不断壮大,指导教师郑晶玮说:“除了新闻资讯发布,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多,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号召良好的生活习惯、创新服务师生都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这几年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势头很快,像浙江工商大学官方微信这样,带有学校名称标示、经过认证的公众账号一共有32个,每个认证账号的背后,都有一支由学校教师指导的学生团队。此外,还有100多个带有学校名称或标示的微信公众号在运营着。“新媒体账号之间可以加强联动,协同发声,便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学校党委书记蒋承勇告诉记者,蓬勃兴起的新媒体集群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确保迅速发展的新媒体运行规范有序,学校从工作机制入手,制定了新媒体管理和报备制度,所有的认证新媒体账号和带有学校标识的其他账号都要经过报备。学校还打算尽早采用年审制度,对之前发布违规不良信息内容的相关账号进行管理。

润物无声,多管齐下助推学校好风尚

诸如“送早餐”这样的活动在学校的微信平台上还有很多,最近,“官微”还发起了早睡早起签到活动,通过签到排名和积分兑换等细节设计,为大家习惯养成提供动力,逾5000名学生参与了这项线上“打卡”活动。

除了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浙江工商大学还有个微信公众号叫“商大微理论”,是校内一个专门开展理论宣传和学习教育的平台。这个新型平台集宣传教育、理论学习、思想观察、师生互动等功能为一体,通过图解分析、思政漫画、原创评论以及有声读物等手段,把思政教育的内容有机渗透其中,更成为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益延伸。

典型人物事迹宣传长期以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然而如何做得生动,让学生乐于接受一直是众多实践者思考的问题。微信公众号"商大融媒"的指导教师喻蔚和学生策划了一个优秀毕业生展示的的栏目“我的青春高八度”,相对之前校报上的大篇幅文字推介,他想通过更加丰富的图文和生动简洁的语言增加可读性。经过前期“试水”,反响很不错,更让他坚定了继续在内容表现上求新求活的想法。

此外,学生如果有成长的“心结”,在线上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继开通专题网站、网络论坛之后,又推出“浙商大心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丰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各项相关心理辅导。学校大部分职能部门服务号都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自身的作用,许多服务号的“掌门人”还会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得到学生的好评。

关注舆情,服务创新重在“以人为本”

去年年底,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们在学校的官方微信上欣喜地发现,“微信上也有一个校务大厅啦!”原来为了方便学生,“书记校长信箱”“听证大厅”“我要建言”等传统服务都被放上了微信平台。“书记校长信箱”微信栏目开通之后,微信平台上收到的师生来信就占到了各种渠道来信数量的百分之八十。工作人员也承诺,对于反映的问题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新媒体平台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彼此的声音和观点得到更好的传递与沟通。

也因为新技术的采用,学校“服务学生”的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地实践。在今天的浙江工商大学校园,动动手指就能查到哪里有空教室可供自习;丢了东西或捡到东西可以在微信上查询或登记;觉得食堂的菜不好吃了,给后勤餐饮提点意见,或是参与评选最好吃的菜,帮大厨们了解你的口味;想去听有趣的讲座可座位有限怎么办,直接参与线上抢票就可以……

这些举措帮助学生解决了不少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服务质量,新媒体平台同时也成为了学校引领正确价值观、做好舆论导向工作的阵地。去年下半年,学校下沙校区内之前合作的宽带运营商先后合同到期,引发了学生的一些误解和矛盾。学校积极介入,并在官方微博上及时通报事件的进展,促成积极的进了舆论的积极走向,同时也让谣言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网络给学校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提供了便利,也更容易通过相关渠道理顺学生情绪、解决学生切身问题、化解各类矛盾。

 http://www.zjjyb.cn/jyb/gjjw/10605.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