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学期的云课堂正式按下了“播放键”。在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的背后,是环境学院教职工同心抗击疫情、抢夺宝贵春光、争相埋首“春耕”的碌碌身影。
教师变身成“主播”?“老农民”遇上了“新挑战”
一场疫情,把授课的讲台从教室搬到了屏幕。好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好主播”,成了摆在环境学院教师面前的一个新挑战。在教学这块土地上耕耘了几十年的“老农民”沈东升院长也坦言:“现代化的装备对我们这种老头子真的有点难”。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负责的环境教师。沈老师提前二十天动手,广泛学习其他学校的网上授课经验,充分预估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网络卡顿、平台受限等问题,提前建了8个授课班级群试运行,为网上授课扫清了“绊脚石”。学院学办、教学办联手,在线上教学试运行阶段就实现了学生在钉钉群的100%注册,做到了“人等课”,避免了“课等人”。教学办宋英琦老师是学院教工一支部的“有影响力”党员,她从接到学校的网上教学通知起,就提前着手逐一测试泛雅、学习通、钉钉等平台的授课效果,并把授课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反馈给任课教师。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党员张轶老师,则是不断向学院老师提供网络教学的学习资源,帮助“老教师”掌握“新技术”、克服“新挑战”。
云课堂该怎么上?“精施肥”才能“长势旺”
四四方方的小屏幕,削弱了师生间的课堂互动。线上教学该讲些什么呢?讲深还是讲浅呢?讲快还是讲慢呢?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听明白呢?围绕诸多难题,环境学院的“党员先锋团”一马当先。大年三十,韩竞一、江博琼、殷峻等各教研组的教师就开始反复打磨教学方案,有瑕疵就改,改后再次审核。在这一过程中,都韶婷老师始终坚持当天反馈、当天就改,修改教学方案达10次之多,做到精益求精;陈婷老师虽身在国外,但为了和大家保持进度一致,主动克服时差,经常在深夜参与线上交流。正是学院教师们的高度负责,保证了线上教学能够精准“施肥”,保证了学院的“秧苗们”能够“长势喜人”。
“云上施肥”受用吗?这得“秧苗”说了算
去年,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查,OBE教学理念渗透到了学院育人的各个方面,所以,云课堂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也要看看“秧苗们”的评价。为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评价,学院专门设计了用于每门线上课程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教师主播的感受、对线上互动交流的感受、对线上教学的意见建议等多个方面。学院还专门成立了由院领导、教学委员会委员、教研组组长、督导、辅导员组成督导组,共同加入教学班,与任课教师一起探讨线上教学遇到的新情况。每门课结束,学院都能立即收到学生的反馈,并能立即开展分析讨论,立即出台对策,立即调整“施肥”方向。春光贵如油,“秧苗们”的学习一刻也耽误不得。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环境学院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党旗高扬,同心战“疫”,在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牢做细做实的同时,奏响了抢抓“农时”、全员育人的“春耕曲”。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