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由浙江省社科联、浙江日报和浙江工商大学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社科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学习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社科界的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自信、社会治理、绿色发展、“一带一路”、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研讨。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谢利根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轨迹和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和主要成果,是我们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对于推动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党委书记金一斌致欢迎辞并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一个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关系到这个政党的生死存亡,维系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深化‘两山’思想践行,加快浙江‘两山’发展”,同与会专家进行探讨。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浙江极具针对性,是新时代浙江绿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华兴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进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主题发言。他认为,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质与目的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要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更要明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实实在在的用来解决人民问题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与参会专家探讨“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之路”。他表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最根本特征,人民利益至上是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而社会治理同民生工程紧密关联,同时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格局,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大方式。
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光迅从“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推动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他表示,推动绿色发展,首先必须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其次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后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与浙江开放强省”,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他认为,纵观整个发展脉络,浙江的改革开放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生动经验,“一带一路”建设将引领浙江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梦云作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的主题发言。她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主要体现在: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彰显深刻的忧患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彰显浓厚的人民情怀;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彰显强烈的使命担当。
最后,《浙江日报》理论部副主任潘如龙表示,浙报十分重视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思想的学习与宣传,将继续以报纸、网站和新闻客户端这三端融合的传播格局为基础,不断改进宣传方式,大力宣传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