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浙江工商大学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途径,认真收看、收听两会报道,师生们也纷纷通过学习交流会、“两微一端”等多种渠道,纷纷表示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将以高度的热情投身教育现代化,既努力发展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也努力关注国计民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现将学校部分师生关注“两会”的感想摘录如下:
成就激励人心:很提气接地气有底气
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教授: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年度施政方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很具体,措施很实在,可谓字字是“干货”,句句有“真金”。一是新增就业。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是政府自我加压的表现;二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今年被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但在总体部署全年工作时强调,金融资源要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而且针对实体经济如何转型升级;三是减税降费。报告多次提到并承诺“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要清理、取消或停征各种收费,大幅降低非税负担,都是“硬招”和“实招”。只有减税降费,企业才有更多能力投资和创新,给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整个经济才能变得更加有效率。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陈新关注教育改革: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作为工作在教育最前线的高校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些新面貌:比如,深入推进教育公平,积极回应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舆论。教育公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为此,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实施了各类专项计划,使得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够有机会进入大学。再比如,打通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任督二脉”。
外国语学院陈逸华同学:与往年相比,今年人们对于“两会”的关注度更高,各大电视媒体、社交新媒体也对“两会”进行了及时生动的报道。特别是一些主流媒体推出的“两会喊你加入群聊”更是掀起了朋友圈一阵转发热潮。通过对“两会”的关注,我们能得到的,不仅仅是对未来国家政策的了解,还能看出,国家发展这么多年来,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得到的飞速提高。
经济学院研究生张宇认为:2017年全国“两会”,看“十三五”发展格局,看“供给侧”深化之路。今年的两会无疑看点颇多,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前沿的现实性问题关注与探索,不仅是我们作为经济学研究生的专业所在,更是对于置身学术前沿、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备之需。时代赋予我们的是在党领导下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经济新常态对于我们而言则是生活工作的向前迈进。
发展不忘初心:对标“双一流”,努力跻身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法学院党委书记骆梅英教授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2017年两会大幕拉开。恰逢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又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战之年。当下我们正处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进程之中,仍有薄弱和不完备在所难免。社会治理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对于社会不公、法治不备,我们需要批评和反思,但相对于批评,更难的,也更有意义的是建构。只有批评而没有建构的大学课堂,教出来的就是一批“将来在社会上到处碰壁的人”。作为高校法学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打好法律思维训练和法学规范分析的基本功之外,更要培养法科生形成一种积极地、理性地看待当下社会转型之各种问题的视野,具备协作、大局和担当意识,教会我们的学生能以积极理性的心态去发现问题、看待问题,用专业的法律技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四有”好老师,回到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初心。
经济学院副院长毛丰付教授: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对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作为发达的沿海省份,浙江省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许多领域都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近几年浙江省适时启动了重点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浙江省双一流建设水平。浙江工商大学作为以商贸流通为特色,以经济管理为主体的浙江省、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高校,围绕国家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战略和浙江省商贸流通大省的特点,对标重点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要求,凝练大商科以“大商科”为基本特色的相互支持的学科群体系,一举获得1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资助。我们有信心、更有干劲,把一流学科建设好,努力跻身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方面更上一层楼。
公共管理学院徐珣副教授围绕教育改革谈“双一流”建设:以人才为中心,争创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基础在于人才培养。大学旨归:知识传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创新,基础性路径在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因此,应该在两个方面加强高校建设,一是建设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二是完善以课堂、教育教学为根本,培养以本科生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起一流学科,拥有一流的胜任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并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的高校,才是一流的大学。因此,一流大学建设是百年大业,须戒除浮躁,戒绝功利,潜心育人,放眼未来。
人文与传播学院陈玉婷同学在微博上热议到: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的确,人民真正关心的,就是国家需要关注和反馈的。作为一名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国家较好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来源自国家的再分配、国家的强大;另一方面又承担着不小的责任,我们在高校念书学习,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社会的热切关注。对于我而言,这几年亲历着不少教育的改革: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双一流”建设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取消了一些含金量较低的证书……这一个个改革,都显示着这样一个趋向:国家正在行动,正在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正在为千万大学生改善以往固有的人才选拔形式,让我们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去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实现自我的价值。
未来坚定信心:为“中国梦”贡献商大力量
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元教授:2017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和《关于加快制定〈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政策措施的提案》等教育改革方案得到审议,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努力坚持教育为本、育人为先、科研立身、反哺社会的理念,努力成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实现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目标。
经济学院辅导员王继鑫:两会另一个代名词应该是“统一”,即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从统一的信仰中来,从统一的政治立场中来。这是时代发出的最强音,也是给予高校最大的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的始终,为党和人民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我们有压力、紧张、兴奋…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洪流中,最不可缺的是信念。即使是粒尘埃,我们也应该在教育新篇章里留下自己的痕迹,尽自己的一份力。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规划专业学生党支部:2017全国“两会”关于教育领域无论是教育信息化、教育扶贫、校园安全或是高考改革,每一个都与各高校学子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党员的我们,应该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充满信心,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并将其广而告之,以实际行动把“两会”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中。作为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名学子,我们将秉承校训诚毅勤朴,扎扎实实工作和生活,学好专业知识,与社会同呼吸与国家同命运。期盼着自己毕业步入社会后,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校星光戏剧社会长吴思琳同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过“中国的文化要想赢得时代的振兴,以饱满的品质回馈世界,必须让传统文化活在今天,达到时代的创造”。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星光戏剧社要乘着“振兴传统文化”的东风,将“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在商大校园以及在杭高校中发光发热,把我们浙江的越剧演绎成为广受同学们喜欢的校园文化品牌。
财会学院学生张莉莎:过去这一年,国家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多项改革,正式实行了全面营改增,加强了税收进行财富重新分配的这一职能。国家鼓励创业,李克强总理在指出要给市场和企业更多自主权,让千千万万人去想、去干、去闯,给了很多年轻人创业的机会。2017年是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是创造历史的一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积极投身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创新,努力学习,做国家运行体制里一颗关键的螺丝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统计与数学学院学生、新媒体工作室评论员贺平同学:回首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虽然偶有坎坷,但在党的领导与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栉风沐雨,逐渐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不俗成就。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对于经济发展,不仅会“咬定青山不放松”,更会“施巧计以成大局”。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