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老师忙着请学生喝茶聊天——与年底考评无关 只是以轻松的方式倾听学生心里话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日期:2014-12-17   字体:

 “鲁迅如果长得又高又帅,历史很有可能会被改变。”昨日这个温暖的冬日午后,十几个学生围坐在浙江财经大学校园内的咖啡厅,靠着落地窗旁的圆桌,人手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正在进行茶话会。

当然,这并不是一场学生间联谊的茶话会,因为当中还坐着老师吴智斌。她手持笔纸,一边倾听,一边沙沙记录着。“文学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境界。”她不时地会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一番点评,但更多的时候,她只负责倾听和记录。

这是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始业沙龙课的现场。中文系主任吴智斌,这个学期有了一个新身份——新生始业导师,通过与学生课外交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角色转换。

老师仅教专业知识不够

“现在很多专业老师,只限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课后难得有机会与学生深入接触。实施‘新生始业导师’制度,是为了让任课老师深入学生、贴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业、生活各方面问题。”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玻说。新生始业导师由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由各系组织推荐,学院每学期将对新生始业导师进行集中培训。

始业沙龙内容包括新生生活适应指导、学习适应指导、学科专业知识入门及专业归属感建立,将课堂搬到温馨的环境,使学生能放松地敞开心扉,与老师谈生活、谈感想。

“大一刚入学,大家都对所学专业感到很陌生,对未来感到很迷茫。始业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指导,更在生活上、心理上提供帮助。有别于严肃的课堂,在宽松的环境里,大家更能畅所欲言地谈学习和生活,与老师心对心的交流。”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莫蕤说。

不再是泛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取而代之以典型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合作,使学生在研究问题中,通过交流、互动、合作、展示等,增进学习兴趣。沙龙主要采用主题发言、课堂辩论、名家讲座、心得交流、实地参观、模拟实验、小组竞赛、个案分析等形式,每月开展一至两次。

“始业沙龙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帮助其实现从高中到大学、从一般本科生到有崇高理想追求大学生的‘两个重要转变’具有深远的影响。”吴玻表示。

高校都注重学生心理需求

记者从杭州各大高校了解到,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已成为高校对老师的新要求,尤其是对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新生,因为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太不一样了,一下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很多学生未必适应得过来,由此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无从感。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严毛新老师说,今年大一的学生到了桐庐新校区。每幢宿舍楼大厅都是精心布置的。女生楼内是清新的宜家田园风,男生楼内是清爽的书吧风,敞开式书架上的各类图书可以随意借阅,最长能借走1周。6层高的寝室楼,每一层的功能还不一样,有社区成长导师专区、阅览室、健身房(女生是瑜伽室)、自修室、团体活动区、心理咨询室等。按严老师的说法是,寝室楼就是一个生活区,而不仅仅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因为桐庐校区环境单一,新生没有高年级同学交流,教师也多为走教制,所以学院特别在院内招聘桐庐校区学生社区班主任,每位社区班主任负责12至20名同学。”严毛新说,社区班主任主要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所以每月走访不少于3次学生寝室(需打卡考勤),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集体活动,每幢宿舍楼的公共区域内也专门划分出了学生成长社区导师活动专区。“目前已经有80多名老师报名参加,这也是我们的一次探索,希望能帮助新生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像这样的心理辅导,学生唱主角,老师则是起到穿针引线把握大局的作用,严毛新说,既能让老师知道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作主的机会,是目前高校中比较常用的方式。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4-12/17/content_524231.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