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认知自我,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提升职业能力,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原有“成长成才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指南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也成为浙江工商大学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目前,“指南针工作室”成员共有9名,均取得了“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而且,他们将以“一对一”的生涯规划咨询和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点面结合”的模式,定期开展专题工作坊、案例研讨和咨询督导,助力学生成长。
职业如何规划和选择
是咨询的热门问题
每周二、四、五下午两点至四点,工作室里都有一名专业教师与学生谈话谈心。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疑问,老师将负责为其解答,并指导其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从之前的“成长成才工作室”到现在的“指南针工作室”,指导老师发现,不少大学生都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清晰,对未来从事的职业缺乏科学规划。不少前来咨询学生,他们咨询的问题都集中在新生大学规划、未来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寝室相处、能力锻炼、自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而这些问题中,最热门的就是职业规划和选择。
罗德明是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也是“指南针工作室”的负责老师,他比较擅长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在前来咨询的学生中,他发现很多学生进了大学后感觉课程相对高中时少了,没有了那时忙碌。这时,他们很困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想不明白读大学后想要学些什么,以后要干嘛。比如,考研的同学,他有目标:我要报班,每天学习。而没有目标的学生则每天晃悠,或玩游戏。”罗德明说,不知道要学什么,学完了不知道要做什么,的确会扼杀学习积极性,但也不应就此放弃。
罗德明说,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认知自我和认知环境。“在学习时,不妨先给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做职业向导。”
内向不一定就找不到工作
懂得扬长避短很重要
有学生认为自己很内向,有就业恐惧症。那么,专业指导老师就会给他们做个职业测评。结果发现,其实就业是否合适与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没多大联系。
“之前有个大三女生,她个子高高的,非常漂亮。但是这个女孩话不多,大家都称她为冷美人。她来工作室咨询时,说自己性格偏内向,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罗德明说,其实并不是内向就找不到好工作,这要看工作的性质,如果要做研究性的工作,那内向不一定就是缺点,相反会成为你的一个优点。再则,判断一个人是否内向并不是看讲话多不多,而是内心开放程度。
“我还接待过一名学生,他说自己毕业后想做记者,因为他既勤奋又活络,两方面都兼顾到。但问题是,做记者需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大量的阅读积淀。”罗德明说,这名学生就不晓得自己读这门专业要干什么。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所读的专业是由父母选的。而这个专业,他们并不喜欢,所以心里有所抵触,但又不愿意去面对现实。
罗德明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八个字: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根据职业目标去寻找短板在哪里,这就是木头定律,职业规划要在方法上下功夫。
先熟悉自己的职业
有深入认识后再做下一步计划
其实,大部分学生入校时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这会让他们对未来感到很迷茫。
也有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在意薪资高低,普遍会选择薪资高的企业,并没有去看职业发展前景。还有的学生喜欢靠听说,盲目跟风。进入一个单位半年后发现不合适,又开始转行业,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
对于这样的学生,罗德明这样建议:“毕业前一定要先熟悉一下自己选择的职业,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个月左右,可以利用大学里的三个暑假去了解。有了深入理性的认识后,再做下一步计划,真的不是兴趣所在再做调整。”
不过,无论换什么职业,都不要以薪资来判定这个职业的前景。罗德明说,要先对自己进行一个标准认定,“如果你是个人才,那么单位需要你,一定会高薪留住你。反之,你什么都不会,即使前面承诺你高价年薪,最后也会把你辞退。”
“只要学生有时间,都可以找专业老师谈谈,他们可以给出专业意见,帮你避免盲目选择。”罗德明说。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4-12/11/content_2910192.htm?div=-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