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寝室楼下就可买早餐;中午在食堂午餐时能与校领导边吃边聊;在图书馆,最多可借10本书,看书累了还可在四楼喝咖啡小憩;如果想运动,操场全天开放;有事给学校发条微信、微博,有问必答……
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师生通过“阳光生活会”、新媒体、与校领导面对面等方式,多渠道表达权益诉求,使得校园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幸福。
阳光生活会:想说就说
在浙商大第28期“阳光生活会”的现场,一位同学问:“第二田径场晚上灯光暗,夜跑容易撞到人。请问是否可以增加几盏灯?”体工部负责人马上表态:“将研究新的照明方案,并尽快实施。”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23位同学就选课、餐饮、网络等问题提问,负责人给予了细致的解答。
大一学生池君对此感到新奇而兴奋,“可以直接和老师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更有效率,而且对学校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据介绍,“阳光生活会”是该校学生会下设的学生维权平台,自2005年开始,每学期召开两次,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学生直面交流。会前,校学生会招募50至100名“阳光使者”,征集“阳光提案”,并通过热线、网络、寝室访谈等方式收集维权问题。会后,学生会对解决情况进行公告,对于需要后续跟进的问题及时跟进并公告结果。
据统计,“阳光生活会”9年累计接受学生维权问题200余项,解决较大问题24项,回复率达100%。
“‘阳光使者’提案质量明显上升,单纯的抱怨和投诉越来越少。学生逐步形成了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人翁意识。”校团委书记何波说。
新媒体问政:想问就问
手指动一动,指尖滑一滑,师生就能在微信上实现与学校互动。日前,浙商大推出了“微信校务大厅”,包括“书记校长信箱”“听证大厅”等模块。
每天有工作人员受理通过微信版“书记校长信箱”反映的咨询、投诉、建议,并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听证大厅”把学校的听证会从网下延伸到网上,师生通过手机端即可提出听证或旁听申请。
据悉,“微信校务大厅”开通半个月以来,收到各类投诉和建议18条,回复满意率达100%。
今年十一假期前,该校官方微博收到一条信息,反映因为地铁尚未延伸到学校附近,前往地铁口交通不便,希望学校帮忙协调。
“本是一句无心的发问,没想到很快变成了现实。”发出该条微博的学生徐滢滢说,学校果真派出爱心车送出行学生到地铁站口。
在人数最集中的9月30日下午,累计发车18车次,接送学生近千人。这期间,官博实时推送发车消息,学生大赞“学校太有爱了”。
截至目前,今年为校内外粉丝提供的咨询服务,官博达3000余次,官微达1400余次,总回复量9000余条。
“新媒体时代要合力打造服务师生的新媒体矩阵,使服务前台直抵手机端。”该校党委副书记王兴杰说。
与校领导面对面:想见就见
环境学院教师蔡美强从教7年,有件事情令他如鲠在喉。“这些年,项目、获奖不少,但在与校外单位合作时,还是发现自己所学与实践有出入,不够接地气。”据他了解,不少青年教师也存在类似困惑。“学校有鼓励教师出国进修的‘蓝天计划’,为什么没有支持教师实践锻炼的专门计划呢?”蔡美强想到了学校的“无理由约谈校领导”制度,于是申请约谈校党委书记蒋承勇。
“谈了约40分钟,直言不讳地说了我的困惑和想法。”蔡美强说,通过谈话,他了解到学校正在酝酿措施鼓励教师实践锻炼的计划,而他们的谈话直接促进了相关政策的快速出台。
今年初,《浙江工商大学“大地计划”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蔡美强如愿以偿成为首批“大地计划”派出者。
每周二中午,浙江工商大学的校领导与师生有个不变的约定,在行云食堂二楼“校领导与师生共进午餐”处,边吃边聊。
统计学院一位学生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看到王兴杰在,走上前去感谢学校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建议;人文学院的一位学生写了一部小说,得知蒋承勇是文学专家,前去请教。还有个学生对校领导是否每周二都来此共餐感到好奇,连续三周在旁观察,确认无疑,也过去交流了起来。
该校本科生许梦婷说:“以往觉得学校领导高高在上,有了共餐这个机会,如同与师长拉家常,很亲切。”(王汝菲)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1211/c1057-26190030.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