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商大开放37门课程 家长可以挑选感兴趣的聆听点评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日期:2014-12-04   字体:

昨天,家住萧山的李女士特意掐着时间,开了半个小时的车赶到浙江工商大学。对照着手上的课表问到了管理学院234教室。

 “我是来听课的。”李女士穿着呢大衣、背着单肩包,一看就知道不是学生,“我也不是老师,我是学生家长,今天是特意来听老师上课的。我小孩在这所学校读书,上周看到他拿回来的听课邀请函,所以就来了。不说了,时间到了。”

李女士所说的听课邀请,那是浙江工商大学12月1日至12月5日举行的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这次,学校征集了37门专业课程与家长、同行分享。

 课堂案例

 都是身边的段子

 李女士选择的课程是《商务谈判》。她说,家里有一个小厂,常常与人打交道,觉得平时用得着就来听听看。

课程开始的时间是9点50分,李女士到教室的时间是9点40分。“哦,大学里上课氛围那么好,全部都坐满了。”她不知道,给她上课的老师冯炜是被很多学生点赞的老师,听课的学生都是早早地来“抢”座位的。还好是听课周,教室最后面摆着几张凳子,才不至于让她站着听。

虽说是旁听,李女士倒也是有备而来——从包里摸出了笔记本、笔。觉得有用了,她会把内容记下来。

“谈判中难免会涉及价格比较。我就讲个实例。”站在讲台上的冯炜,一手拿着扩音话筒,一边平静地“抖落”自己的“糗事”:“我刚读大二,有一天突然降温,我准备去买衣服。那个时候刚学会计学原理,我把自己一个月的收入、支出做收支平衡表,得出的结果是这次买衣服最多只能带60元,所以就只带这些钱出门了。看中一件衣服,老板开价100元,我还40元,最后我提出50元老板提出60元,差额的10元成了我与老板间的较量,最后还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

埋了一个伏笔,喝了口水,班上80余名学生都在屏息等待原因。“因为老板说,兄弟,10元钱,不就一包烟钱,你少抽一包烟就成了。那天,我是叼着烟进去的,因为是第一次去买衣服怕被人坑,所以觉得叼着烟能装作很老练,有江湖经验。那个时候一包烟我能抽3天,想想老板说的话对了也就成交了。”这番话让学生哄堂大笑,冯炜的脸上还是很平静,继续说:“回来一算不对劲,老板的话是有假设前提的,10元钱=1包好烟,那个时候同寝室同学抽的是每包1.8元的绿杭州,10元等于说5包烟钱,我能抽半个月,如果换作同学给的8分钱一包的烟,那可是一年的烟钱……会有老板用你少抽5包烟、一年烟的比方来跟我们说话吗?”

看到冯炜回忆往事时的一脸后悔样,以及段子里老师的年少轻狂,很多同学都笑到不行。

听完课发现自己不会“讲话”

记者发现,听课的学生大多跟李女士一样,并没有课本,他们在听着冯炜的段子时,会像模像样地把板书记下来。

“这是选修课,我是寝室的兄弟说好听才来的。”大二学生小瞿的座位离记者很近,他是没有书的学生之一。“兄弟说,来工商大,没有听过冯炜的课就白来了。他的课上得风趣幽默,关键还实用,平时生活中都能用,并不像课程名字那样只能用于商务,也不属于谈判。带着脑子来记段子就行了,关键词就直接记在手机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翻阅。”

一旁另一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小陈说,她桌上摊着课本,不过,两节课下来,冯炜并没有请大家把书翻到某一页划重点。“冯老师的课,从来不会讲课本上的内容,却是一课课地跟着书本上的顺序给我们讲。你刚刚也听到了,全部是段子,他的亲历、朋友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感,自然而然地就会知道该怎么活学活用方法了。”

有学生概括说,还好冯炜的课每周才一次,要不然,得天天感叹自己不会“讲话”了。

这种感觉,让听了近两小时课的李女士有着明显的感同身受。课后,她看着笔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讲话其实不仅是口头语言的表达,更有艺术感,言语的组合、说话的态度都蛮重要的。“讲话真的需要技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冯老师提到的讲话顺序,一件事情怎么表达才能让人舒服是有讲究的。比如说,亲人病了,我需要照顾他时还想办公。冯老师说,话要倒过来讲才能让人舒服,因为人们讲话一般会把意图放在后面,前面是说状态的。如果颠倒顺序了,那效果就完全不同。”

李女士说,她回家后要把课堂上的内容好好整理一下,“对我做生意是有帮助的”。

今后的开放课程会多起来

一堂近两个小时的课,听完已是中午吃饭的时间点了。李女士似乎很不过瘾,不仅跟孩子分享听课感受,还去找辅导员老师“讨”课听。

“像我们这样有一个小厂的,怎么管理、怎么做财务等,这样的课程我蛮感兴趣的,也觉得很有必要,有没有这样的课给我们听?”李女士是一脸虔诚地“讨课”上,“老师,这些课是我从工作角度出发想听的,我还想听一听女儿今后所要上的课程,想了解一下她在学校里学了什么,老师教得到底好不好。”

浙江工商大学的王老师说,课堂教学开放周本来只是针对校内老师业务交流的平台,没想到很受家长的欢迎。以往大家会觉得,家长把孩子送到大学后就不关注了,从现在的试水听课发现,还是有部分家长挺关心孩子学什么的。如果家长愿意,我们还希望他们能提些建议。接下去,他们准备征集更多的课程,随时邀请有兴趣的家长来学校“取经”,不仅能够让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4-12/04/content_522674.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