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将“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4-09-23   字体: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近日,浙江工商大学召开全校德育工作大会,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如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集思广益,问计献策。

    大会认为“立德树人”站在现代人才需求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立德”与“树人”是不可分割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把德育提到更高地位,并且赋予高校教育工作以新的使命,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激荡变革,以及当代大学生具有的时代特点,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对传统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提出了的新的挑战,必须秉持改革精神,大胆创新,采取多方举措。

    浙商大秉持“诚、毅、勤、朴”校训,重视德育工作并将之与智育相结合。会前,浙江工商大学陆续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办法》等五个文件,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浙商大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德育融入教学中来。通过对思政课的网络课程化试点,借助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平台,逐步构建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的理念,持续开展“课堂教学开放周”和“实务精英进课堂”;创新教务教学管理手段与形式,学生课堂及各类实践教学表现须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并推出9种考试方式,把考核的重点转移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上来;将继续扩大免监考班级的范围等。

    此外,浙商大将继续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师德考评制度和师德监督制度,深化师德实践,在日常工作中锤炼师德。在新教师招录和人才引进中,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将建立新入职教师宣誓制度和师德承诺制度,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把师德和育人工作表现作为教师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等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在岗位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中,优先考虑教学业绩突出,学生评价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师生公认的教师,不为本科生系统上课的专任教师,不得晋升专业技术岗位,不得申报各类优秀人才培养与支持计划;优先考虑通过“大地计划”等途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业绩突出的教师,并逐步将社会实践经历作为部分应用型学科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的必备条件。

    该校金融学院彭寿康教授认为,浙商大主要培养“大商科”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一些专业素养,如讲诚信、不做假,敬制度、守规范等,这样在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中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次会议不仅是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而是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员会和部署会。”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表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回归和坚守大学育人之正道。老师要在重视科研成果的同时,更多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课外多留些时间与学生交流。全校上下都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重心和首要位置,共同坚守大学育人之正道,促进广大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http://www.zj.xinhuanet.com/adnews/index_adnews/2014-09/23/c_1112588482.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