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文化伴师生——记浙江工商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建设

来源:浙江教育报  发布日期:2014-06-30   字体:

回顾这个学期,浙江工商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当了一回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开通微博平台,发布动态信息,与师生互动交流。中心推出的“下周吃什么,我来做决定”活动让大家记忆犹新,师傅根据反馈设计了54款菜品供师生选择。

中心还发放2300份问卷,最终“最受欢迎荤菜奖”得主是糖醋排骨,而“最受欢迎蔬菜奖”则“花落”干锅包菜。“我们将统计结果在微博上公布,食堂里开辟专门窗口供应排名靠前的菜。”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姚晓明说,“师生需求对后勤服务提出了挑战,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是后勤服务中心于2011年开展的“绿叶”文化建设掠影,3年来,该校后勤人甘当绿叶,获得实效。

追求师生满意度

走进学校钱塘江生活区,“后勤服务大厅”绿底白字的牌子格外显眼。走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您的满意,我的追求”8个大字。

虽是午休时间,前来办校园卡等业务的学生络绎不绝。“有问题在这里可以一站解决,连午间、傍晚都有值班老师。”刚走出大厅的学生兰蒋秀说。    

该校师生对“28008899”这个电话十分熟悉,无论何时打过去,都能听到亲切的声音响起,有问必答。

热线开设以来,365天无休息天,24小时在线。“寝室报修、医疗报销……各种问题让我们应接不暇,半夜里,我们还时常担当起‘120’的功能,为生病时错拨了电话的学生及时联系车辆就医。”担任热线“接线员”已有10个年头的潘晓红说,“因为,就算有些咨询内容与后勤无关,也表明了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会根据情况处理。”

后勤服务中心定期召开阳光生活座谈会、走进食堂和食堂师傅面对面等活动,主动了解更多师生的需求。如钱江湾生活区开出早餐供应点,流水食堂供应夜宵至晚11点……这些都是根据师生建议作出的新调整。

如果你到该校后勤服务中心江韵阁餐厅用餐,会对这里的“双筷”特色印象深刻。就餐时,每位桌前分别摆放“进食筷”和“取食筷”各一双,取食筷用于从公共器皿中夹取食物,进食筷用于送食,从而把一次性的夹送动作分解成两个独立的过程,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等问题。这是该校在2012年底实行的“双筷”制,对此项举措,师生的建议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争做师生贴心人

流水苑食堂的美食坊里汇聚了各种特色小吃,煲仔饭、盖浇饭、米线……每个窗口前人气都旺,尤其是拉面。“拉面师傅从兰州请来,窗口一天能卖1000多碗。”美食坊厨师长王瑞雄说。

另一位明星后勤人是一位楼管阿姨陈青华。学生林思琪今年毕业,她怀念陈青华。“每次遇到生活上的问题,我总会想到她。有一次飞机误点,回到寝室楼下已近凌晨了,当时下着雨,我打通了她的电话,陈阿姨披着衣服一路小跑出来,说‘快进来,外面冷’。当时的感觉真跟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天气降温或下雨时,她会在巡楼时轻叩房门,提醒添衣收被;见到学生提的行李太沉,她热情相助;有学生腿脚受伤拄拐行走,她上前扶持,甚至干脆将其背进寝室……学生们说陈阿姨“很有爱”。她自己在被评为下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我最喜爱的宿管阿姨”后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后勤服务中心推出的“出彩后勤人”展览中,师生们看到了许多像陈青华一样的优秀后勤员工:有坚守后勤岗位20年的食堂保管员张梨英,有被学生号称“有困难,找赵叔” 的公寓值班员赵建伟,有总是在接到抢修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物业管理部水电维修班班长祝永祥……正是他们在平凡琐碎工作中的坚守与奉献,使校园里满是充满活力的“绿色”。

 

       http://www.zjjyb.cn/jyb/gjjw/6922.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