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学生用《班级日志》搭起沟通桥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09-03-20   字体: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用《班级日志》搭起沟通桥梁
不知不觉道出了内心的话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陈国利

    “老师,这是我们班上学期的《班级日志》。”近日,记者走进浙江工商大学某办公室,正巧看到两个学生向辅导员递交材料。“班级还有日志?”记者被吸引了。眼前的日志,手写的、打印的,手工画、贴画,看得出来大家都是花了心思在写。“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啊。”《班级日志》的始创者、该校杭州商学院辅导员狄瑞波一副开心的样子。
    狄瑞波有一个习惯,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2007年9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中分享文字带来的乐趣,一个让学生写《班级日志》的创意在狄瑞波的脑中显现。
    买来精美的笔记本,狄瑞波给每个班的《班级日志》扉页作了这样的题记:“文字的意义可大可小,大到可以传承一个文明的历史,小到可以记录个体的成长历程,重要的是它在人与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班级日志》以寝室为书写单位,以一周为时间单元。当《班级日志》传到某个寝室时,这个寝室的学生就有一周的时间来慢慢酝酿思路,精心书写日志。因为是活页本,学生可以拿下来分别书写,一周后再放回去,然后传到下一个寝室。一学期下来,一般每个学生都有两次写《班级日志》的机会。《班级日志》一经推出,很快形成了学生争相写日志、读日志的现象。
      《班级日志》中很多创意都出乎教师的想象。有的学生在日志中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半个学期来的大学生活,此间的收获和挫折在文字中表露无遗;有的学生发挥了个人的艺术创造力,在日志中粘贴了很多图片及文字,甚至在日志中制作了汶川大地震图片专版,用来悼念地震中的遇难者。
    《班级日志》不同于个人日志,它属于全班学生,在这上面没有私人秘密,只有大家共同的“秘密”。规划2008甲班班长赵伟告诉记者,书写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道出了内心想说的许多话,内心的压抑、懦弱往往在公开、坦诚的交流中娓娓道来。
    “一个学期下来,每班会有两大本厚厚的日志材料,大学4年就有16本。这些都是全班学生在人生中最宝贵的4年里留下的成长足迹。”对于狄瑞波来说,《班级日志》是他最珍贵的收藏。
    杭州商学院辅导员黄雄是第一个效仿狄瑞波的。2008年2月,黄雄向自己所带的7个班推出了《班级日志》。“《班级日志》成为学生们情感表达与释放的一个小空间,从字里行间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另一方面,有了交流,学生就会自强,不会掉队。”
    在杭州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建国看来,学生写日志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在倾听中,学生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了。
    《班级日志》的做法在更多的班级得到了推广,目前,浙江工商大学已经有5000余人参与到《班级日志》的书写行列。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