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纳新面试堪比名企招聘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日期:2010-03-25   字体:


        个性简历筛选、模拟情境实训、情商测试……这不是名企选拔人才的层层关卡,而是高校社团在新学年纳新中使用的新招数。近日,“90后”的大学生们很享受这个“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我们只想在毕业求职时多一份面试经验!”

  个性化简历“雷”倒众人
        “张亦,手能写(字虽不好、文笔还不错),腿能跑(不算快、但耐力不错),嘴能说(很幽默、朋友多),肚子大(度量大),眼睛大(洞察力强),皮肤黑(经得起风吹雨打),心眼儿大(有目标、有梦想),肩能扛(有责任心、做事认真)。”浙江工商大学新闻系大一女生张亦的自我介绍“雷”倒众人,成功地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女生邢露露更是用一篇精悍的文言文《童姐传》调侃自己:“喜读报,日日不辍;常圈注要闻,纸笔记,寄之以己志。”
        “90后”的个性化简历是顺利入围的重要筹码。对于多数低年级学生而言,简历的概念很模糊,在面试的时候也往往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个性化的要求是希望他们对自己的特点有明确认知,并且恰当地表现出来让别人记住。”浙商大某社团负责人林琳告诉记者。

  把社团面试当做求职练兵场
        小茹是浙江工商大学的大二学生,昨天参加了学校“JOB摄影工作室”的选拔面试,体验了“街头发报纸”、“寻找小学老师”等一系列的实战考验。“这个过程很锻炼人,是测试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没想到好一点的社团门槛越来越高了,很有挑战性。开学这段时间,我已经陆续参加了8个社团的面试,就当是为两年后的求职积累经验。”小茹告诉记者。
        浙江大学的职场礼仪社团借鉴了国际知名企业宝洁公司的人才选拔形式,在西溪校区的单向玻璃房实验室营造了一个“评价中心”测验——在玻璃面上涂有很薄的银膜或铝膜,应试者从里往外看是镜子,实验室外的人却可以透过玻璃观察应试者的一举一动。这对应试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态调节能力要求很高,因为室外的观众是流动且不确定的,而自己在面试过程中的任何行为表现都有可能作为考官、群众对自身能力的评价、鉴定依据。“开始很紧张,但经历了之后很有成就感,对心理素质的锻炼是个提升!”应试者之一王同学告诉记者。
 

  社团面试也该“改革”了
        浙江大学的社团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以往总是一面而“试”,很大程度上都靠“考官”们的个人喜好。今年的社团纳新面试采用了实战型,让参加面试的人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也让“考官”们对参加面试的成员有了进一步了解。
        “应该让纳新面试的过程成为一种锻炼,结局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总结了什么,并能运用到将来的应聘、工作中,这段经历才是最珍贵的财富。”林琳告诉记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