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首届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奖颁奖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傅玲琳获奖!
此次获奖者都是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仅20人入选。
过敏性疾病影响着全球约30亿以上的人口,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第六大慢性疾病;在我国,保守估计约有1~3亿的过敏患者。其中过敏的发生有50%由致敏性食物引起,食物过敏不仅严重影响了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时过敏反应会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给家庭、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食物过敏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蛋白质的超常反应。那么,人体在摄入成千上万种食物蛋白时为何只有有限的蛋白种类成为致敏蛋白?不同个体的致敏蛋白种类为何又存在差异和特异性?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傅玲琳带领团队近十多年科研攻关,围绕食品安全与致敏控制研究领域,针对致敏蛋白的识别与致敏性,阐明抗原递呈细胞的不同成熟分化模式是识别致敏原的关键环节,创新性提出了肠道菌群介导细胞信号传递的分子致敏机制。
“食物过敏是一种由某种食物引起的过度免疫反应,主要由一种叫做免疫球蛋白E引起的,这种反应具有环境、饮食结构和个体差异性。”傅玲琳说,从2015年开始,她就和团队成员萌生了借助益生菌来调控免疫反应从而改善我国沿海地区水产品过敏的想法,并联合美国哈佛大学黏膜免疫及生物学研究中心的教授团队,在自主构建的水产源致敏蛋白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人群实验展开了研究,最终发现特定益生菌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还能通过优化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纠正免疫细胞亚群的失衡,缓解或抑制水产品致敏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
除了致敏机制的研究,针对我国食品产业致敏原标签标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傅玲琳团队还构建了食品原料致敏性物质高灵敏靶向评价体系,以及重构了致敏物质筛选平台,并发布了中国特色致敏蛋白检测技术和标准,填补了国内本领域空白,并为建立我国完整的食物致敏原风险评估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牛乳及其天然乳制品是理想的动物性蛋白营养来源之一,其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中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乳清蛋白和乳球蛋白等组成,而同时这些蛋白对过敏人群来说也是很强的致敏物质。我国牛乳过敏发生率很高,特别在婴幼儿和儿童群体中是排在首位的致敏食物。”傅玲琳说,这几年她带领的团队一直围绕乳品营养健康与安全生产核心环节技术难题,攻坚克难,就是为了形成覆盖乳品生产全链条的安全精准保障体系,“只有创新生产中品质监控智能化技术,才能精准保障乳品生产关键环节的安全性和综合品质。”
目前,全球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全球人口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全球乳及乳制品供需年均增长率达2.3%。未来十年内,中国将持续保持乳制品进口势头,预计到2028年鲜乳进口量将达90万吨。
“也是针对乳品生产中致敏原隐匿性安全风险识别力差等问题,我们才想着创新乳制品内源性潜在风险因素的快速甄别技术及传感设备,建立可多方位识别致敏原隐匿性安全风险的预警系统,这样才能保障乳品安全生产及致敏风险监控。”傅玲琳说,如今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北京三元食品、浙江李子园食品等全国多家大中乳品企业中应用推广。该技术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效益显著,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除了科研上扎实求真,傅玲琳教授还坚持科学普及,牵头撰写了《食物过敏的奥秘》《食用水产品》等5部食品安全系列科普丛书,通过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来更好地奉献社会。
实验室内,傅玲琳教授是学生们科研路上的“金牌”导师;实验室外,傅玲琳更是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双万计划”首批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和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傅玲琳教授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将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环节,积极探索党建与学科互融互促的新途径。“做这样的研究意义在于保障大家‘舌尖上的安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就应该在产业升级和食品安全上有所贡献。”傅玲琳说。
https://www.thehour.cn/news/499518.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