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帮“盲”,杭州有批大学生为视障人士建造了一条宽阔的“旅游盲道”

来源:小时新闻  字体:

“春天来了,杭州有许多适合旅游的地方……”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国际酒店管理系的教师乔光辉带着几名学生正在录音棚里忙碌着,他坐在工作台前,把控着录音的节奏,观察正在录音的学生。


这是乔光辉带着学生们一起推出的“新视界公益”项目,一摞摞旅游信息讲述稿垒起来有半米多高,花费了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团队学生特意蒙住双眼去体验

他们正在录制的“听世界”音频是“新视界公益”中的一项,根据视障人群需求特点和使用习惯,为其提供无障碍的旅游音频,再放进“盲盲视界游”微信小程序,为视障者做线上服务平台。


为了能亲身体验到视障人士“旅游”时的感受,项目组同学还自行跑到各个景点,蒙住双眼,以便更好地在录制中考虑特殊旅游群体的需求。


作为志愿者的旅游管理研究生丁柳,在探访中蒙着眼睛行走时就时刻问自己能否听明白录音里的讲解。在此后的生活中,她也懂得要用心去关注盲人的内心感受,“至少我要让视障人士的体验感接近明眼人。”



为视障人士建造一条“旅游盲道”


现今,我国约有1732万视障人群,如何满足视障人士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答题。


2019年,乔光辉在一次学术调研会了解到视障人群巨大的旅游需求以及出游困境,便联合相关单位推出“新视界”公益项目,为视障人士建造了一条宽阔的“旅游盲道”。


乔光辉说:“关爱不只是简单的探访和课题研究,而是要设身处地照顾视障人士的视听体验,要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旅游休闲带来的精神福利。旅游教育更要重视‘立德树人’。将专业学习与公益服务结合,教育学生学以致用、奉献社会。”


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是很多高校都在探索的课题,而“新视界公益”走出了一条新路。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郑群雄说,这是专业教学,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为做好视障人群旅游研究,学生接受的训练是全方位的,有文本解读,有视听语言训练,这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还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https://apiv4.cst123.cn/cst/news/shareDetail?id=572138515320537088&ic=cj7x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