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两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布日期:2005-09-15 字体:大 中 小
-
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于近日揭晓,我校党委书记王光明教授主持的《以“五当代”专题为特色的形势政策课的改革与实践》,校长助理、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励建荣教授主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我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由王光明、杜敏、周宏力、王富强完成的该项成果是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下,自1996年开始启动大学生形势政策课程的改革创新工作,9年来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以“当代政治、当代经济、当代文化、当代法律、当代科技”专题讲座为特色的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对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构建了“五当代”特色教学平台,拓展了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新途径,达到了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形势政策教育的新效果;实施“一把手工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制度作保证,建立了稳定性与动态性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组建了滚动专家库,积累了多模块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确保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成果实施时间长(9年),受益面广(累计10万余人次),满足了大学生拓展素质的需要,符合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一般规律,深受学生欢迎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体现了制度创新、内容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影响广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由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韩剑众、傅玉颖完成的该成果是我国历史上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教学方面的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该成果通过对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发展、人才需求特征、高等教育现状分析等的系统研究,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及长达近50年的专业教育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形成了如下教学研究成果:从食品卫生与检验这一传统老专业的改造入手,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提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新专业“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技术管理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4+4+4”(四大食品、四大检验、四大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结构以及3:4:3的学分比例结构,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完整实现,四大特色保障体系特别是专业素质养成123教育(1门专业导论课、2份专业报纸、3个署期专业社会实践)与五阶梯一体化平台实践育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新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良性互动的效果;对国内其他高校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初期所遇到的急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奖励。教育部从1989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活动,今年是第五届,这项工作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全国各省市向教育部推荐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共1885项,经“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领导小组审定,共评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59项、二等奖537项。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