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学工作暨评优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发布日期:2007-06-06 字体:大 中 小
-
6月5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教学工作暨评优庆祝大会在下沙校区隆重举行,总结了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部署了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校党委书记、校长胡祖光,校党委副书记廖曰文、孙启明,副校长张建平、张仁寿、李金昌,校纪委书记张锡华,校长助理励建荣和师生(包括离退休人员)代表千余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上,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校党委副书记廖曰文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他说:我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是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喜事,是对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充分肯定,是我校实力地位、品牌形象的又一次重大提升,它将永载商大发展的史册,永远值得商大人的骄傲和自豪。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孙启明宣读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文件,我校获得优秀;副校长张建平宣读了第二届省级教学名师表彰决定,我校赵英军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副校长张仁寿宣读了第二届校级教学名师表彰决定,彭寿康、邹颉、凌云、苏为华、吴晖、张宗和、金海卫、金义明、竺素娥、顾春梅获“浙江工商大学 教学名师奖。”校领导向获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奖者颁了奖。
在迎评创优期间,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全校师生员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争分夺秒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斗志扎实地投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为学校的荣誉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学校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而重大的贡献。教职工代表陈志昂、王伟明、吴晖、陈德泉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副校长李金昌在讲话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主题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他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传达了教育部教高〔2007〕1、2号文件精神,阐述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想法。他指出: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在本科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以此次评估优秀为契机,继续实践“子女战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严格要求和热情关爱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培育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教学团队的平台;创建科学的培养方案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以优良的校园环境为后盾,推进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校党委书记、校长胡祖光作了总结性的讲话。他回顾了我校迎评创优的过程,表扬了迎评创优的部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了评建创优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体会。他指出,我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首先是我校教师有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一位评估专家在评价中写到:“总体印象有五点。第一个印象,学校有一个开拓进取的好班子,有一个很好的一把手、好班长,全校凝聚力很强;第二印象,有一个美丽的现代化的校园,升格为大学,省里面把学校作为重点,搭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舞台前景广阔;第三个印象,理工科强,出乎我的意料,理工科的专业占30%,有些专业很强,食品工程专业是“重中之重”,而且获得了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家级二等奖,这是很难的。我考察了信电学院,他们拿到了“863”课题,他们的本科教学、学术水平是比较高的;第四个印象,这个学校1980年本科,1990年拿硕士点,2003年拿博士点,23年从一个学士学位的学校到博士点学校,发展之快确实是我见过的一般院校里面很少见的,很吃惊,当然有机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有实力,更重要你们有进取的精神;第五个印象,学校特色有3个特点:一是重心下移,特色到以学生为本,二是微观到了教学模式,三是很贴近于质量,就是说这个特色的效果很快地体现在质量的提高。”
第二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了写好自评报告,一位同志在下沙校区住了24天反复修改,查阅了自1985年所有学校文件和2003年以来所有报道,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易稿27次,最终完成72000字的自评报告。专家评价“反反复复地看,有相当多的闪光点”;一些老师为了制作演示文稿,前后十几天通宵制作;子女战略材料前后写了15稿等。
第三是有舍己为公的牺牲精神。一些同志为了评估,延误了学业,怠慢了病危的家人,放弃了婚假,带病坚持工作等。
第四是扎实的工作基础。我校的科研实力得到专家一致认可,给专家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好印象,为我校评估获得优秀打下了基础。
最后,他用一位评估专家的话作总结:“浙江工商大学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而且是干实事的班子。这个学校是一个团结的、向上的、奋进的、蓬勃发展的学校,是一个荣誉感非常强的学校”,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继续努力,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次大会是一次庆祝的大会、表彰的大会,更是一次动员的大会、激励的大会。它必将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以教学评估获得优秀成绩为强劲的东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迎评创优的成果,为浙商大早日跻身于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而奋斗。
会后,与会师生观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校报 供稿/摄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