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建校110周年,是全面总结百十年光辉历程、再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发轫之年。全校上下砥砺奋进,培育英才,服务大局,干成了不少大事,收获了不少喜事,破解了不少难事,办成了不少实事,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学校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师生通过学党史、过党日、办展览、唱红歌、颂经典等多种形式,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30余次,获省级及以上简报刊物信息录用24次,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50余次,领导批示数、信息录用数、媒体报道数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2.学校聚焦高质量发展,举办系列活动隆重庆祝建校110周年
学校以“同表东海、共创卓越”为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庆年”活动庆祝建校110周年,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贤达、国内外高校代表、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11月28日,学校隆重举行“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论坛暨浙江工商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为建设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汇聚起磅礴力量。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余家主流媒体对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进行报道,百十校庆云直播累计观看超100万人次,图片直播浏览量超340万人次。
3.学校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新增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总数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首位
新增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和化学3个ESI前1%学科,学校ESI全球前1%学科数达到5个,入选数量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首位。
4.学校学科建设成绩突出,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系省属高校唯一。截至目前,学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共7个,学位点布局特色明显、优势突出。
5.学校获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数创历史新高,年度项目立项数稳居省属高校第1位
学校共获准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52项(含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重点、一般和青年项目)立项数居全国16位,连续四年位居浙江省属高校第一。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含2项合作),其中一等奖4项(含1项合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学科交叉)。
6.学校实施“引育并重”创新师资建设计划,自主引育成效显著
学校实施“引育并重”创新师资建设计划,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均实现自主培养新的突破。推进百名优博引才计划,引进博士106人(含海外博士27人)。
7.学校学生竞赛屡创佳绩,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奖数居全国财经类院校首位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学校荣获金奖1项,银奖6项,获奖数量居全国财经类院校首位。
8.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特等奖获奖数创新高
在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校选送的33件优秀作品经过文本评审、集中答辩、专家评审,喜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8项,特等奖获奖数创学校历史新高,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9.学校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新增12个国家一流专业,新增数列省属高校第2位
学校新增12个国家一流专业,新增数列省属高校第2位。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71门课程获省一流课程认定。
10.学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获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获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5个党组织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3个党组织被推荐申报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此前学校还拥有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学院、4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11.学校深化文化校园建设,获评第一届“浙江省文明校园”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表彰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我校被授予“浙江省文明校园”称号(省属高校共5所)。我校于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并在2017年和2020年连续2次通过复评。
12.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获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名单,我校特色国际化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功获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全省共7所本科院校、6所高职院校获此殊荣。
13.学校推进“银发工程”,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文,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首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离退休工作首次获“浙江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省唯一受表彰高校)。
14.学校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思政工作,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
学校发文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以8个研究中心为“主阵地”,打好“组合拳”,助推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学校入选首批“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首批“浙江省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通识教育艺术体验实践基地获评“全国美育先进单位”。
15.学校推进数字化改革,发布数字高校建设成果
学校举行数字化改革暨数字高校成果发布会,数字高校1.0版正式启动。学校启动“数字高校”校长工程以来,按照“一事一库一图一生态”框架,贯通校内各业务系统,夯实线上、线下、掌上、自助“四位一体”服务架构,将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为全体师生提供各项移动智能服务,数字赋能的治理结构逐步成熟。
16.学校拓展办学资源,获3.5亿元资助筹建全国首家慈善学院
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3.5亿元人民币,成立浙江工商大学英贤专项基金,资助学校建设全国首家慈善学院,培养本、硕、博国民教育系列公益慈善人才,助力学校提升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17.学校实施“顶天立地”智库建设计划,联合浙江大学发布“2021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模型”
重要窗口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省高等教育评价研究院获批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成立“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研究智库联盟”“中华诗教研究院”“中国阿联酋商贸文化研究中心”“商业伦理研究所”“生态旅游与美丽中国研究院”等机构。重要窗口研究院1人入选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8份共同富裕研究要报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学校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全国率先发布“2021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模型”。
18.学校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职称评审制度创新
落实新时代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和“破五唯”要求,实行教学系列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教师单列评审,创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构建以代表作评审和专家评议为主的“四审”制度,在制度与运行层面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学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19.学校持续深化思政育人工作,推出师生餐叙和卓越辅导员基金项目
学校推出“诉说与倾听”师生餐叙,让“服务学生成长全生命周期”的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在校友捐赠1100万元的基础上设立“卓越辅导员基金项目”,用于奖励功勋辅导员、卓越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
20.学校坚持立德树人,2名学子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我校江梦雯、郭世豪两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们是自立自强、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用奋斗拼搏成就青春梦想的优秀商大学子的代表。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