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丨浙商大书记、校长郁建兴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创新成就卓越人生

来源:浙江新闻  字体:

9月5日,浙江工商大学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该校下沙校区举行。2835名研究生新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浙商大党委书记、校长郁建兴的“开学第一课”。

“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你们将不仅仅是既有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更应矢志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郁建兴书记以“创新成就卓越人生”为题,提出自己的殷切希望:同学们无论就读于哪一个学科、专业,都能用创新来驱动人生,能以骆驼耕耘沙漠的信念和韧劲去追求真理和人类前程。在包容与奉献中坚守创新精神,在风雷激荡的时代变局中找到自身的确定性,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郁建兴书记致辞原文——

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

昨天,学校举行了2022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今天,有着111年办学历史的浙江工商大学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你们。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835名研究生新同学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同志2004年视察浙江工商大学时的重要指示和2021年110周年校庆时对学校的祝贺关爱为强大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卓越大学必须培养出卓越人才。一流本科生教育是卓越大学的底色,一流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是卓越大学的高度。这次开学典礼是学校首次举行研究生专属开学典礼,也是学校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众所周知,研究生教育位居国民教育体系“金字塔”的最高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研究生教育就是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创新型的社会英才。

创新是什么?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强调生产技术创新和生产方法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当然,创新不等于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要成为一种现象,离不开制度创新与之相匹配,创新还包括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等方方面面,涉及各个学科领域。浙江工商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2022级的研究生新生们,无论你就读于哪一个学科、专业,创新与你都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李政道曾说过:“大学生要完成老师给的已有答案的题目,研究生要完成老师给的没有答案的题目,而博士生则要完成自己找到的没有答案的题目。”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你们将不仅仅是既有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更应矢志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今天,在你们专属的开学典礼上,我想与大家谈谈创新驱动的人生。

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这足以说明创新工作的复杂艰难。

创新之难,难在创新者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创新创造意味着勇于探索新道路、尝试新思想、开辟新领域,走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选择少有人走的路,是彰显创新的自觉自信,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自力更生中实现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严厉的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我国科研人员自主创新,从“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到“神州”巡天、“墨子”入轨、航母入列,破解一批又一批关键“卡脖子”难题,打开科技进步与国家强盛的新局面。在这里,我跟各位分享一位校友的故事,他就是今年6月在学校毕业典礼上致辞的“两弹一星”研究员孙振锄校友。孙振锄校友在母校读书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当他继续深造并学成毕业时,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党和国家的需要,他毅然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踏上荒无人烟的罗布泊戈壁滩开展核试验工作。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获得成功,这离不开包括孙振锄在内的无数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无私奉献。步入新时代,“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已经成为共识,因循守旧、亦步亦趋没有出路,独立自主、独创独有才有可能赢得核心竞争力。

创新之难,难在创新者要富有批判性思维。批判精神是科学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怀疑批判精神就没有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家笛卡尔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寻求者,在你的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时期,要对一切事物都尽量怀疑。”疑点往往是创新点,蕴藏着突破的可能,许多人类文明史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来源于怀疑批判。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康德批判了近代以来盛行的知识论哲学,开创出实践理性哲学,实现了“知识就是力量”向“德性才是力量”的重大转变。同时,批判性思维也意味着勇于否定自己。在这方面,霍金做了很好的表率,断然否定了自己赖以成名的“黑洞悖论”,并把自己的错误公之于众,这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

创新之难,难在创新成果不易得到社会认可。创新和发现真理之路本就曲折万分,但是创新成果要得到社会认可更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量子理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机智的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的第一位是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获奖时他已经89岁了。他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了黑洞存在,但却一直得不到实证,直到2019年科学家们才拍摄到了“黑洞”照片,为这一天他等了半个多世纪。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选择创新,常常意味着脱离主流,要在“无人区”开辟出一条全新道路,哥白尼、布鲁诺甚至为真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既然创新之路如此坎坷波折、布满荆棘,那么为何古今中外的先行者们对创新事业不仅不避劳苦,甚至甘之若饴?这是因为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带给人们无可比拟的快乐。

创新之乐,乐在高纯度的热爱。依靠欲望或目的驱动取得的快乐是“乐在其外”,超越世俗功利的快乐才是创新者矢志不移走下去的坚定支撑。美国心理学家沙哈尔曾给出10条关于获得幸福的建议,第一条便是:遵从你内心的热情,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论语》中孔子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的弟子颜回29岁英年早逝,孔子悲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与颜回所追求的快乐后被概括为“孔颜乐处”。孔颜之乐,乐在何处呢?我想其根本就是追求理想而焕发的内在之乐、自由之乐。正如费孝通76岁高龄时亲赴温州进行考察,寻访到关键处,激动地说,“我的大脑皮层出现了自20世纪30年代搞江村调查后从未有过的刺激与兴奋。”可见,当创新超越功利的元素之后,精神上的自我满足成为了快乐的根源。我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求学和人生中,能产生深钻细研的自我原动力,真正达到并且享受这种“孔颜之乐”。

创新之乐,乐在能够贡献社会、推动发展。创新成果的不断累积推动着社会可持续地发展进步。今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11方面重要遵循”中的第一个“重要遵循”,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作为“10个着力”中的第一个“着力”,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蓬勃向前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无论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医院挂号、生活缴费,还是地方政府治理方式,以及社会运行机制、企业经营方式等各领域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改革所带来的系统重塑大大提升了浙江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夏天我们经历了一个难捱的酷暑,放眼全球,高温肆虐让实现“碳中和”更加艰难。实现“碳中和”,需要制度政策创新,特别需要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如果能源技术、环境技术取得突破,排放的碳能被有效吸收,那么将大幅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将产生革命性的重大影响。相比技术创新而言,制度创新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可能更少提及,但非常关键。一直到1500年都很落后的英国为何会首先爆发工业革命?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给出分析认为,这源于产权制度的确立。制度创新的能量可见一斑。在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被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为“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些都是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典型事例。

如果对于个体而言,创新的苦与乐浑然一体,那么对于人类社会的进程而言,创新更凸显出其永恒性。人类文明从无到有、从落后弱小到繁荣昌盛,这本身就是一部奔流不息的创新创造史。从火的使用、冶金术到工业革命,从文字的发明到计算机代码,从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到近代资产阶级建立自由民主国家,再到当代中国发展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创造贯穿人类文明史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没有创新创造,就没人类文明的奔腾不息。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深度变革的时代,全球格局之变、增长方式之变、文明演化之变推动着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在此背景下,创新是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不二法门。

创新的永恒性还体现在创新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坚守。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迭代,方法在进步,但创新工作中迸发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永远不变。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科技创新产出的成果很可能是假成果,制度创新产生的作用很可能是负作用甚至祸国殃民。“九章”的一位研制成员说:“我们只做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研究,从不为发论文而追求热点。”昨天,我在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说过,“商大虽久,其命维新”。在商大111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学术大家始终秉承着创新精神,传递着商大人为国为民为校的情怀。他们之中就有我校杰出校友、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骆耕漠先生。骆老的一生历经北伐革命、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等重大历史阶段,他不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在经济管理、经济研究方面卓有建树,长期的辛勤耕耘,使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为我国政治经济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期待,同学们能以骆驼耕耘沙漠的信念和韧劲去追求真理和人类前程,在求真求实中获得灵感,在批判质疑中求得真谛,在包容与奉献中坚守创新精神,在风雷激荡的时代变局中找到自身的确定性,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2022级研究生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是全社会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希望你们珍惜在商大这段难得的学术研究经历,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意识,培植矢志报国、奉献创新的情怀,努力成为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以创新成就卓越人生!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