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参考》第174期:郁建兴书记在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字体:

今天,我们第一次召开这样规模的数字化改革推进会,邀请了全体校领导、所有学院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会。刚才,8个部门和学院作了交流,汇报了亮点成绩,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今天既是工作推进会,也是学习培训和交流会,这样跨部门跨学院的交流,可以帮助大家跳出本职岗位、将视野放到数字化改革的更大场景中去学习思考和相互借鉴。这样的会以后我们要定期开,各部门各学院要争取到推进会上来展示。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特别是“打造数字变革高地”的战略目标,深刻领悟全省历次数字化改革推进会精神,紧扣“聚焦内涵发展,加快建设卓越大学”这个中心大局,坚定不移深化数字化改革。

2.进一步迭代深化对数字化改革理念、思路、方法、机制的认识,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并重,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挺进改革的深水区,解决难啃的硬骨头,更加精准、科学、高效打造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讲三个方面。

一、肯定数字化改革前期工作成绩,清醒认识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在2020年9月学校暑期读书班上首次提出建设“数字高校”。2年来,先后邀请王坚院士、阿里达摩院张建锋院长等到校指导,先后成立了数字化办公室和数字高校专班,出台学校“十四五”时期数字高校建设规划,形成“一事一库一图一体系一生态”的数字化改革框架和“1+2+5”数字高校治理体系(包括:1个整体智治平台<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中台>、2个数字治理标准<高校数据治理标准体系、“数字档案+”服务标准>、五大多跨场景应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纵向智治、校友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多跨场景>),数字办和数字高校专班各牵头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数字高校建设基础不断夯实,五大多跨场景应用和功能不断丰富。

去年年底,我们发布了由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中台和四个多跨场景应用组成的数字高校1.0版。今年以来,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高校核心职能的深入交叉与广泛融合,6月发布了数字高校1.0PLUS版暨“数字+”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我校数字高校建设经验获得省委书记袁家军的肯定性批示。

事非经过不知难。两年来,学校数字化改革能够取得这样不错的成绩单,是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工作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改革持续攻坚的态势有待形成。有些牵头部门的改革意识、改革能力尚显不足,遇到难题还存在“等靠要”和“互相推诿”的情况,起步虽早,但改革突破进展不够快。数据中心建设的实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烟囱”林立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制度重塑还不够聚焦。数字化改革本身是改革,而不是数字赋能。有的对数字化改革的理解还不够深,简单理解为信息化建设、场景应用开发;有的还缺乏问题导向,没有聚焦到师生需求和工作所需突破的关键堵点痛点难点上,没有放到更大场景中去找改革突破点,没有形成对重大改革、重大任务的“撬动”“牵引”功能。三是核心业务梳理特别是更大场景思考有待深化。这个问题主要在领导层面。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过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更大场景中去思考,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工作职责、工作模式、思维方式上,要想原来不敢想的事情。校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都要在卓越大学建设需要、在党建统领和五大卓越体系的构建、以及为浙江乃至全国贡献高校数字化改革的普遍经验、打造全国数字高校标杆等更大场景中去思考,亲自研究、亲自谋划,找到、找准多跨协同的“点”,并通过高效协同进行改革突破。四是改革突破口有待进一步找准。一些办学核心领域和直接服务师生的重要领域的重大应用开发还比较滞后;一些应用的需求定位不够精准,师生获得感和知晓度较低、功能和使用体验还不够友好,距离实用、好用、爱用还有差距。五是一些领域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人财物的保障、立项招标的制度流程、考核评价和督查督办机制等都有待进一步健全,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机制和协同联动的良好生态有待进一步形成。

二、进一步把握数字化改革的内涵要求

浙江的数字化改革已进入前景广阔的“蓝海”,标志性成果越来越多,可以说是喷涌而出,而高校数字化改革一直是短板、不少方面仍是需要探索攻坚的“无人区”。两年来,学校的数字化改革从零开始、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的改革之路。经过近两年的“认识—实践—再认识”,我们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以数字化改革引领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领悟更加深刻。在数字高校建设1.0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厘清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保持战略定力,聚焦战略目标、预期成果,持续激发校院两级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强协同、一起往前推进。

1.进一步领悟数字化改革的核心要义是解决矛盾、塑造变革

2022年4月1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使用“数字化改革”,强调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数字化改革是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跨越,本质是改革,根本要求是制度重塑,核心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只是把数字化应用场景叠加到传统的体制机制上,而是以数字化驱动制度重塑,构建数字时代高校治理的新体系。

正如袁家军书记8月30日在省委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指出,“数字化改革本质上是自我革命,需要高素质、善担当的干部队伍刀刃向内,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群众美好生活、治理现代化的瓶颈。”我们推进数字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制造工作。浙江工商大学的数字化改革坚决不能做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把“实绩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从师生需求出发,找准改革突破口,实现师生获得感的提升,不断放大改革的整体效应。既然是改革,那么领导不能缺位、不能外包。在座各位领导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决避免以项目开发公司代替自身改革的错误倾向,避免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互相推托或者互拖后腿的现象,要把应用场景开发与流程再造、制度变革和机制完善协同起来。

2.进一步提升能力素养,在数字化改革主战场上聚焦跑道、汇聚力量

一个大兵团作战必须解决主战场的问题,按照规定动作、统一行动,在体系框架内创造创新。要形成数字化改革的话语体系,聚焦主战场,找准跑道,总结提炼、迭代升级。在这方面,省委已经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袁家军书记《数字化改革概论》,省委编制了《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2022年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作战图(S1)》等。

当前,学校数字化改革已确定了阶段性总体架构“1+2+5”,确定了一体化的数据中台和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纵向智治、校友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五大系统架构与跑道。现在的总体架构和跑道还是阶段性的,会螺旋迭代的。总体架构由学校层面确定,各个系统确定大的跑道,最关键的,是需要我们各部门各学院在规定的具体跑道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谋划具体应用。

“数化万物”的数字时代已然到来,数字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组织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必备关键本领。袁家军书记说:“数字化改革是赛马场,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答题;数字化改革也是大舞台,做得好的可以展示。”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学院的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第一责任,以更大视角、主动有为的去推动本部门本学院数字化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创造更多最佳实践,一定是“跟我上”,一定不要“给我上”,不能满足于当跟随者,否则明天就有可能跟不上变革的步伐,就要落伍于时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自身现代化能力的大舞台,破除原来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以加快建设卓越大学的新视角、新高度来审视推动工作再提升。希望大家不要等、不要靠,在这个舞台上施展才华,多做贡献。

3.进一步掌握多跨应用开发的基本思路和系统集成的方式方法

数字化改革要发挥“一子落满盘活”的撬动作用,必须聚焦总体设计、本质特征、过程管理等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数字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和本质属性,确保数字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是从重大需求中谋划切入点。要聚焦卓越大学建设所需、师生员工需求所盼、未来大学形态所向,围绕推动卓越大学内涵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师生的高频需求、学院的共性需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五类需求,找准最紧迫、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作为突破口。

二是构建解决问题的多跨协同模式。省委已总结出数字化改革的“三融五跨”特点,即通过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化响应、全数据决策支持、全流程协同联动。一句话来说:数字化改革就是要用数据流、信息流把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统一起来,通过设计多跨协同的模式来解决问题。从刚才8个发言中可以看出,目前我们最亟需提高的就是如何进一步综合运用数字化的理念、思维、技术,对原来的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要从制度层面着手,从底层逻辑上改变制度构建、制度运行方式,推动多主体高效协同,形成一套新模式新机制和一种实战管用的打法,实现数字技术与办学治校方方面面融合、实现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

三是熟练运用“V”模型方法,量化细化协同模式。前面大家的发言中,好几位都提到进一步加强协同机制建设。“V”模型方法是省里目前总结的解决负责问题最管用的方法,要从顶层到底层,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不确定到确定性,一级一级往下走,每往下进一步,细化量化就深一层,走到最小单元、最小颗粒,解决最现实的问题,再不断丰富拓展,清晰呈现大场景中体制机制重塑的重点、逻辑、路径、方法和举措,然后再综合集成起来、反复迭代。数字办和场景牵头部门要协同并进、密切配合,“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三、完善数字化改革推进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数字化改革工作推进机制,用好数字化改革推进会这个大平台,固定这种形式,原则上每2个月开一次。2个月后的“赛马会”,希望看到各个版块的迭代版本。就进一步优化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1.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我作为学校数字化改革总负责人和领导小组组长,学校各位副书记和副校长担任副组长。陈衍泰副校长担任CIO,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

2.在原五大场景基础上,增加党建统领场景,建立场景统筹协调机制。六大场景由校领导领衔、数字办搭台统筹、牵头部门具体实施、有关单位协同,确保每个多跨场景都能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各场景间耦合性的衔接由学校数字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六大场景牵头领导:党建统领(郁建兴)、学生成长(*李军、苏为华、赵英军)、教师发展(*陈衍泰、苏为华、赵英军)、纵向智治(陈金方、方向明)、校友与社会服务(陈衍泰)、学科建设(苏为华)。由牵头领导负责明确本系统的跑道、形成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项目,按照分类推进的思路,在年底前形成一本账,分成三类:迭代升级一批、启动实施一批、谋划推进一批。2个月后,在下次推进会上汇报。具体可以参考省里重大应用的“六个一”联系制度,比如省里数字政府系统重大应用的实施机制就是: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服务专班正副组长+牵头单位项目负责人+服务专班联系人+资产管理联系人+绩效评价联系人,并明确联系人员职责和联系人员名单。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压实各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同志的第一责任。各部门各学院要争取在相应的跑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项目。规划处、组织部要把数字化改革工作纳入学院部门和干部个人的年度考核。学校办公室、纪检监察室要加强督查督办和工作作风的监察。

二是健全需求分析机制。需求是创新的前提,是所有场景的前提,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需求设计场景,找准改革突破点。(1)要加强调研,向师生问需、向一线问需,同时要卓越引领、对标先进,寻找改革需求,研究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场景设计和应用开发。(2)要建立健全需求分析机制,各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需求,数字办要建立需求清单,加强统筹。尽快补齐系统短板,目前,个别核心模块还存在基础系统支撑缺失的情况。(3)具体需求的汇总机制:由各部门、各学院在深入调研、学习基础上汇总需求;向分管校领导汇报后,汇总到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是建立清单化的场景目录管理和开发机制。要合并同类项,寻找共性场景、共同开发,提出一批、深化一批、开发一批、升级一批,构建场景目录“一本账”。围绕解决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列出重点改革事项清单,对照清单协同推动改革突破。校领导、各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都要把关,不要“一窝蜂”,不要碎片化,不要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寻找牵一发动全身、解决制度重塑的关键场景。各学院要积极融入、勇挑重担,结合学院实际,争取入列学校“揭榜挂帅”项目,贡献“一院创新、全校共享”的学院治理场景。

四是加强保障机制建设。(1)筑牢数字化改革的安全根基。做到“四个统一”: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统一,安全态势和安全预警、预防统一,安全合规与安全实战统一,开放性和系统性统一。数字办要加强技术和政策支撑。(2)数字办要把加快数据中心建设、特别是加快“主数据”(能够满足学校跨部门、跨系统协同需要的、反映核心业务的数据)的共享作为第一要务。数据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轻重缓急,要加紧完成主数据的归集和共享。各涉及部门要全力配合,以最快速度完成:学生、教工、组织机构、科研成果、课程、资产等“主数据”的确权和归集。数字办要加紧实现数据的输出和赋能。(3)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全流程管理,解决好资金到位、招标采购、绩效评估等流程性问题。数字化改革相关项目拖不起、等不得,保障机制方面可以专题研究、进一步理顺,绝对不能拖后腿。(4)对数字化改革工作,优先配备较充分的资金支持。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由计财处统筹,资产处、社会合作办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5)配备懂技术也懂业务的专业人才,选强配齐数字专员队伍,具体由人事处统筹,各部门和各学院积极配合。(6)信息学院、信电学院要在学校数字化改革中发挥更大积极作用,要有更大的担当作为。


同志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进入新的阶段,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希望我们在座各位领导干部切实扛起第一责任,提高站位从全局考虑协同问题,纵向上、横向上、业务协同上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加快形成整体联动、高效协同的强大工作合力,不断推动学校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破题见效。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