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大要闻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10-19   字体:

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创新、国际交流等核心环节,构建起各具特色、协同高效的育人生态,以学生为中心,助力浙商大学子找准成长方向、积蓄奋进力量,为成就未来打下坚实根基。

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各学院深耕细作、亮点纷呈,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优秀成果。学科建设上,多个学院核心学科实力稳居前列,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果丰硕,教学成果与竞赛表现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表现亮眼,多方位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发展质量,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 学院)集聚海内外英才,专注立德树人,秉持 “每个管院人都发光” 的理念,倾心培养数智时代真正会管理的卓越人才。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一流学科为牵引,以国家级项目与高层次平台为支撑,系统打造 “学科领先 — 课程一流 — 产学联动 — 成果导向” 的育人生态,形成了以 “项目驱动改革、成果引领示范” 为特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软科排名四个一流专业全部获评A档,在最近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排名跃升至第9位,居全国前3%;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与重点教材持续涌现,目前学院已建成30门国家级与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涵盖线上、线下、混合式以及国际化等多种类型,其中《服务营销》《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奖与创新教学竞赛捷报频传。学院通过强化科研与教学的双向赋能机制,推动新技术、新场景、新案例融入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工商管理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新路径,在数字管理人才培养道路上走深、走实、走远。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商科底蕴与学科优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发展,致力培养AI时代“美好生活创造者和连接者”,为建设旅游强国的浙江样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商大智慧。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红旅行”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同向同行,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涌现诸多先进典型,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学院以育人队伍建设为核心,创新培养模式。学院积极探索旅游与城乡规划融合发展道路,形成“交叉互融”的学科优势,2022—2024年科研经费到款875.45万元,获批国、省级基金课题共24项,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247篇。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特色鲜明,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论坛等多场涉外活动及高层次国际学术会。学院积极对接校友,汲取社会资源,走访北京、广东、安徽、杭州等地校友,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同时积极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工程。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思维构建学院三全育人新格局,充分发掘把握德、智、体、美、劳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通过五措联动,实行“五育”并举,着力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追求“五育”协同效应的最大化,锻造新时代数据科学人才。本科生培养以提升本科生统计应用能力为目标,构筑立体多元“1+4”CAMP能力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专业素养持续提升,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学院以赛促能,赋能出彩人生,近三年,学科竞赛成绩斐然,本科生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775项。学院通过实践育人,夯实学生成长,组织学生投身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形成调研报告。通过生涯教育,点亮未来之灯,构建“1234”班主任工作模式,建立“统数菁英班”,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培养新时代数据科学人才。近三年本科生平均继续深造率超40%,多名同学成功考研至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锚定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科研素养与行业视野的复合型环保人才为目标,以特色思政品牌为引领、多元育人举措为支撑,构建起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高质量出口为导向,覆盖“成长-成才-就业”全链条的培养体系,为环境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有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需求。通过多维学术活动,筑牢创新人才培养基石,以“理论-实践-创新”三维联动构建学术育人体系,近5年,师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斩获135项奖项。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导,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为龙头,以实践和竞赛为依托,以协同育人为保障,全力打造“科研+”育人模式。学院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就业服务升级,积极打造“环生航向标”就业服务品牌。紧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通过“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体、美育润心、劳育践行”五育融合育人,培育全面发展的环境人才。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浙江工商大学最早成立的三个系之一,从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4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2023年开始停招)、人工智能);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信息网络与安全);3个博士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统计、人工智能与金融工程)。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所在的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都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内首个人工智能领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首届本科生深造率58.82%,首届硕士毕业生超过63%获优秀硕士学位(distinction),15%读博深造(全部获得奖学金资助)。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备,经费充足,实验条件优越。2023年,学校与桐乡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桐乡市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服务地方创新发展。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及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实现多项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招生就业质量领先,本科投档线逼近特控线,2024年深造率52.9%全校第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85年,计算机学科实力位居全国财经类院校首列,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B-,第五轮学科评估显著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连续多年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59位,学院党委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024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1400余人。学院面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为核心,围绕特色学科建设,结合专业实践,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学院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验技能专项赛一等奖1项。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拥有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执业技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等国家级重大教学平台。2018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法学博士点学院。现已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完整法学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法学人才培养和法学研究重镇。学院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扎实推动卓越法律人才高质量培养。通过“竞赛统领、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以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为统领,运用实训课程、协同育人、模拟法庭、诊所教育、带教实训五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学院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院分中心,开设独特的法学实验教学课程,促进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结合。学院总结本科教学经验,总结“十大制度”为法学本科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学院办学成绩与教学成果显著,产教融合不断走深走实,招生连续八年全校第一、省属法学类第一,法考、考研、就业持续走高走强。

人文与传播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以立德树人筑根基,培育人文传播类高级复合型人才。学院紧扣新文科建设主线,以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重要标志,在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坚持思政引领,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深入育人体系工作,建立“学院—专业—教研室”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研体系,专业教师深入总结课程思政教改经验,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积极推动以赛促教、教研结合,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与教师教学比赛相结合,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质量全面提升,近些年来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教学荣誉奖项多项;坚持三全育人,加强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与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协同发展;注重规范治理,将各项工作制度化,做到事前通知、事中记录、事后总结,并且在全流程环节中形成“监督—反馈”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建设、加强科教融合,提升新闻与传播专硕点建设水平;注重开拓交流,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

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依托一流学科和国别区域研究优势,培养五力并举的东语人才。教研相长,构建多元融通培养体系,学院坚持以本为本,聚焦教学创新,通过构建“特色课程群、优质教材、教学改革、实践平台”四位一体的本科教学矩阵,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思政铸魂厚植复合型人才底蕴,课程引领夯实复合型人才根基,学院以培养“高数字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跨领域融合特色课程群,以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双轮驱动,搭建沉浸式教学与实践平台,拓展国际视野并强化全球实践。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通过“专业力、创新力、传播力、研究力、实践力”五维联动,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各个赛道上绽放光彩。面向未来,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将勇担使命,深度融通“国际化”视野与“数字化”智能,深耕国别区域研究,推动文明互鉴,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秉承“游艺证道,秉物致新”的院训精神,深化“艺商融通、艺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艺起+”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模式入选学校思政工作精品培育项目。“三全育人”体系不断完善,聚焦立德树人,构建并完善“艺起+”三全育人思政工作体系。强化全员育人,学院整合辅导员、班主任、硕士生导师、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等育人合力。学院被评为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优化全过程育人,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模式,通过始业教育、以赛促学、精准就业服务等环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连续多年获学校招生、就业先进集体表彰。拓展全方位育人,落实“温暖师生的十件小事”,开展“艺造心生”艺术实践咖啡沙龙、“韶华”特色学士服等特色文化活动。近年来,艺术学院在思想育人方面成效显著,先后涌现“商大之星”提名2人,评选“艺设之星”20人,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科技创新育人成果丰硕,近三年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

浙商大微信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