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农民和农村新型可持续商业和生产模式”(Next Generation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and Monitoring for Rural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 简称NETRUR)项目启动会在厦门市举行。作为中国-欧盟农业科技合作旗舰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研究所共同牵头,联合中欧三十余家科研机构与高校,围绕农业农村领域议题开展联合研究。据悉,该项目将历时4年,横跨欧亚,总计投入约8000万元人民币,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三个核心议题,开展技术、生产、商业评估和政策等全链条研究,是中国和欧盟旗舰计划自2015年启动以来,财政经费投入最大,也是研发投入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工作任务最重的科研项目。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提升农民价值链地位的新商业模式”(New Business Models to Enhance Farmers Positions in the Value Chain)顺利开题。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副司长庄嘉,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贺泓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司长Henri Delanghe,项目中方牵头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徐耀阳研究员,项目欧方牵头人、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研究所Philipp Grundmann 教授,以及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Maria Sonia Marcos Naveira 教授等出席会议。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表示,中国与欧盟建交以来,科技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该项目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中欧科技合作指示的具体实践,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挑战的重要举措。农民和农村新的可持续商业与生产模式研究是中欧农业领域的合作重点,能为中欧携手应对农业绿色转型、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达成全面共识奠定坚实基础,希望中欧双方项目承担单位以“旗舰”标准高质量推进实施,全力将其打造为中欧科技合作典范。
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司长Henri Delanghe表示,相信在双方科学家的努力下,中欧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并在重点领域合作与青年人才交流方面不断结出硕果。
项目启动仪式上,郁建兴教授做了题为《走向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中国农业农村》的大会报告。郁建兴指出,走向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农业农村发展,不仅关乎农业发展、农民福祉,更是中国应对全球变局、构建发展新优势的核心战略之一。良好的治理不是发展的附属物,而是必需品。有效治理是连接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平衡效率与公平、激发内生活力的关键。郁建兴提出了以治理创新驱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五大核心议程,并从村民自治、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体系与村企关系、土地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对于本次中欧合作项目,郁建兴提出了期待与展望,在坚持治理先行、坚持系统思维、追求适配性与创新的同时,期待中欧双方在从宏观到微观、从体系到能力、从技术到治理、从单个维度到生态系统等方面携手探索无尽前沿,将本项目打造成为知识共创、经验共享、协同治理的典范。陈剑平院士、Philipp Grundmann教授和Maria Sonia Marcos Naveira教授也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项目组建了由朱永官院士任组长、浙江大学钱文荣教授任副组长,农业、环境、经济、政策等领域13位知名专家组成的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期间,举行了咨询专家聘任仪式和专家论证会,为项目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指导。会议还设置了双边研讨会、青年专题研讨会等交流环节,集中展示双方在农业农村领域最新合作进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大多数欧洲国家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并建立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支持双方创新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截至今年9月,中国已与欧盟及欧洲国家签署4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并与欧盟及29个欧洲国家建立了联合资助机制,促进中欧科研人员交流,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本项目课题刷新了我校文科单个项目经费额度、合作规模和参与主体数的记录,同时也是我校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的重要事件。我校将持续致力于推动中国和各国在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为世界科技创新事业和国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战略贡献力量。
课题组核心成员周俊、陈帅、梁巧、任杰、易福金等教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和专家论证会。
浙商大微信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