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青椒”齐聚浙商大,集体备课“说”浙江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林晓莹 毛梦萍)“时代在变,但青年对于社会的价值却始终不变。在青年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教育,锻造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强国一代’,一直以来是我们思政教育的重点。”5月15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第24期青椒论坛暨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课说浙江》集体备课会上,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柳裕希望青年教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的思政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说浙江》课程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他的一席话,说得台下的青年教师频频点头。

“习近平的辩证思维方法在浙江的实践”“习近平创新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一位位来自思政课一线的优秀“青椒”登上讲台,分享交流教学实践和经验。最后,还有名师大家对“青椒”进行点评指导。

来自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贺武华教授做了“习近平历史思维及其在浙江的探索实践”的教学展示,在他看来,习近平历史思维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启示,“只有运用历史思维,贯通过去现在未来,才能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何为一堂好的思政课?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中心主任夏金梅说起《课说浙江》教学的感想特别兴奋,“这一代青年成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让他们产生自信,我们完全可以把思政的课堂搬到社会中、历史中,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变化就是青年人最好的教科书。”

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课说浙江》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门思政课程,也是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行动专项成果体现。这门课通通过走基层、访农户、游红船,把一线的新鲜素材转化成思政课教学资源,让学生对浙江有更深入的认识。开课至今一年多,已经成为浙江工商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

从大禹治水、到嘉兴红船上的中共一大;从新安江水库的建设,到浙江人紧抓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一个个时代的故事烙印着浙江精神一代代变迁的步伐。在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乃岩的《课说浙江》课程上,文化浙江作为主线串起教学链,“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文化人,不仅需要系统的安排和精巧的设计,更需要面对历史、面对时代、面对行业、面对生活。”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梦云在总结《课说浙江》课程设计时说,“教师在富裕浙江、法治浙江、幸福浙江等专题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浙江省域的探索,讲好浙江发展的故事,构建了大思政课育人的格局,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不仅使学生对‘三地一窗口’的浙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课程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和‘四个自信’。”

一个报告厅里,80多名“青椒”济济一堂。在网络直播平台还有不少教师线上收听优秀思政课“青椒”分享的教学心得。

“如果老师们都这么用心教学,何愁思政课讲不好、学生不爱学!”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郑老师听完“青椒”分享的教学心得十分感慨,“讲好思政课,资源很重要。‘课说浙江’集体大备课会好像一个‘大超市’,在这里线上答疑、教学观摩展示,简直太好了!”

“青椒”者,“青年教师”也。“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正是中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搭建的一个高层次、专门化、辐射性、全覆盖的交流平台。论坛创办以来,已在北京和各地多所高校举办系列讲座。

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105/t20210517_2109846.s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