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了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名单,全国共有25所高校入选。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富裕统计监测与智能治理实验室获得批准,与浙江大学共同成为我省此次仅有的两所入选高校。这也是我省“双一流196工程”与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2020年12月,教育部启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2021年12月首批30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公布,此次第二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名单的落地,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践行。
实验室聚焦现代科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耦合规律,探索AI for Social Sciences创新路径,推动共同富裕从理论研究向可视化、可验证、可预测的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应用转变,破解数字时代共同富裕综合性复杂性问题。依托省“双一流196工程”学科建设支持,实验室整合校际科研力量,围绕共同富裕统计测度与监测预警、收入分配与发展共享、政策仿真与智能治理、社会科学实验装置及应用四大方向开展理论研究,开发智能化政策仿真系统,提供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目前,实验室已实现与教育部2023年共同富裕重大专项数据互通,可快速处理千万级多维民生数据,生成的共富指数报告等可为政府政策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实验室负责人、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说,人工智能浪潮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晨钟而不是暮鼓。浙江工商大学近年来全力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致力于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转型发展、升维发展。他表示,实验室搭载的全国首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科学实验装置,通过虚拟社会环境实现政策仿真推演,破解了传统社科“难以量化、无法实验”的瓶颈,这一创新也是高校学科建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大问题,通过科研范式变革和研究方法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共同富裕统计监测与智能治理实验室获批,标志着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实验室将立足浙江、服务全国、放眼世界,打造“数据-算法-算力-平台”协同发力的社会科学装置,构建“数据感知-模型展示-政策仿真-效果评估”一体化运行体系,持续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力争成为全国具有标杆意义的“AI+社科”创新平台,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教育强国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浙商大微信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