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张春生一行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开展调研,围绕慈善人才培养、慈善智库建设、慈善标准化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张春生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慈善政策研究、慈善教育体系建设创新以及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绩,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完善慈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慈善事业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李红梅,浙江省民政厅厅长陈斌、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佘新荷、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毛秋红等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
调研团队先后来到学校的英贤慈善学院、科创大楼及全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实地考察了英贤慈善学院“善GO小铺”公益实践项目、共同富裕驾驶舱与政策大脑建设情况。
张春生在讲话中指出,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坚持以数字技术赋能慈善资源转化、激发慈善功能活力,在慈善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产出了一系列奠基性、突破性的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他同时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发展提出五方面期待:一是聚焦行业发展关键,深入探索第三次分配与慈善的关系,为行业发展筑牢理论根基;二是明确慈善服务民政工作方向,围绕“一老一小一困一残”重点服务对象,紧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社会治理等重要部署,推动慈善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梳理慈善供需对接机制,充分释放慈善分配功能;三是规范慈善管理,健全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社会参与、监督管理四大体系,借助AI、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慈善行业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四是突出人才培养职业化,针对从业人才专业素养不足,学校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公益慈善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支撑;五是推动实践创新,中慈联与浙江工商大学的合作应再上新台阶,在智库共建、教材编制、标准研制、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以及学生实训等领域加强深度合作,以实践创新打造慈善教育创新高地、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助力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郁建兴表示,进入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内涵不断拓展,已从单一的扶贫济困拓展为涵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公益体系,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善行浙江”的关键举措。浙江工商大学在2021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贯通本硕博国民教育系列的英贤慈善学院,探索建立面向重大经济社会转型、面向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面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慈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培育独立从事慈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已形成慈善金融、全球慈善、数字慈善等多领域课程体系,科研与服务成效显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慈善事业将在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肩负起新的、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慈善理论创新,强化人才培养实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为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商大力量”。
在英贤慈善学院,来自浙商大慈善管理专业的赵心豪和林佳琴向张春生介绍了由学生全自主运营的“善GO小铺”的创设过程、商品来源、义卖流程及帮扶案例。
张春生对学生将课堂慈善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希望类似“善GO小铺”的公益慈善创新项目在激发学生公益思考、孵化青年创意、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积极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善GO小铺”已联动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等10余家公益组织,构建“筹款、义卖、捐赠”三位一体公益闭环,累计募集社会物资估值超50万元,义卖所得3万元,精准帮扶超1000人次特殊儿童群体。
调研团队还走进“向善教育”宣讲团的课堂,旁听宣讲团传播慈善理念、讲述慈善故事,并与听讲小同学亲切互动。该宣讲团作为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载体,组织浙商大慈善管理优秀学子将公益慈善知识转化为中小学生易懂的课程,已走进嘉兴、湖州、杭州等5个地市的16所中小学,开展慈善研学、公益市集、公益小课堂等活动,致力于打造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慈善样板”,让“向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扎根。
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善心、善学、善行”育人理念,依托浙江工商大学多学科优势,构建起以慈善管理为核心的教学与科研体系,涵盖慈善组织、慈善金融、企业慈善和国际慈善四个培养方向,获批建设“全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牵头出版全国慈善管理系列教材,创办学术期刊《公益研究》,参与新《慈善法》修订与省级政策研究,为国家慈善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并与省慈善联合会等共建45个教育实践基地,推出“向善教育”“公益合伙人”“善GO小铺”等特色品牌项目,在学术研究、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浙商大微信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