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浙江省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2024)发布会如约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名人堂举行。会上,浙商研究院徐越倩教授发布了《浙江省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报告(2024)》。本次发布的“亲清指数”包括“亲近指数”和“清白指数”两个维度,包含7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其中,“亲近指数”由服务力、支持力、企业活跃度和亲近感知度4个一级指标构成,“清白指数”由政府廉洁度、政府透明度和廉洁感知度3个一级指标构成。
根据测算结果,浙江省11个地市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最高分为81.2最低分为63.6,平均分为72.1,标准差为5.8,地市间差异较上年有所拉大,75以上的杭州、宁波、台州构成第一梯队。“亲近指数”最高分为82.6,最低分为59.6,平均分70.1,标准差为6.3,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大,杭州、台州、金华分列前三甲。“清白指数”的最高分为84.6,最低分为62.2,标准差为7.4,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大,宁波、杭州、湖州排名前三。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从七个方面提出建议:加强政务数据整合与流程再造,利用AI技术实现服务精准化,提升服务力;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强化支持力;依托《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惠企政策直达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激发企业活跃度;主动把政务服务增值话改革和惠企服务普惠直达工作做在前面,形成对激发企业活力的保障,提升亲近感知度;高压整治基层腐败,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强化数字监督,增强廉洁度;引入生成式AI(如DeepSeek)提升信息公开效率,推动财政透明度互学互鉴,提高透明度;划清政商交往边界,创新廉洁文化宣传,建设清廉社会生态,改善廉洁感知度。
在实地调研方面,课题组采用浙商研究院设计的“浙江省亲清政商关系调查研究表”,共计完成面向全省11地市的4105份有效问卷,问卷的覆盖面相较往年更加全面、客观,数据采集更广泛、充分。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新型政商关系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总结指出,浙江省创新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的三维协同治理,形成了“政策迭代——企业感知——社会共治”良性循环的实践机制,形成了亲清政商关系的浙江样本。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贡献超2/3的GDP,96.8%的企业为民营),将以新法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未来,浙商研究院将持续为全省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开展全景式评估,为浙江建设最具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的省份贡献智库力量。
本次发布会通过线上直播同步进行,进一步扩大了“亲清指数”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反映浙江政商关系的“体检表”和企业投资的“参考地图”,该指数将持续为区域治理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徐丛丛 黄哲
浙商大微信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