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全国首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科学实验装置”在浙江工商大学正式发布,该装置由浙江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富裕可视化与政策仿真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项目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政府驱动的治理范式变革”课题组共同开发,为解决数字时代共同富裕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可视化、可验证、可预测的实验方法。
如今,借助“存档、读档”的智慧,实现“政策回溯”“未来预测”,在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实验,现在也变得触手可及。
在发布会现场,浙江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超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详细演示。从演示效果上来看,该装置是将大语言模型技术与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构建起可包含数千个智能体的虚拟社会环境。这些智能体具备接近真实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研究者能借此模拟不同政策实施后的社会反应,观察就业、消费等社会现象的演化。同时,装置不仅提供量化数据,还呈现质性信息,为研究提供全新视角,把难以量化、观察的社会现象转化为可测试模型。装置还支持多轮仿真实验,助力理论验证与模型迭代。
目前,该实验装置已在多个场景下得到成功应用,并将完全开放,包括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破解了社会科学研究“无法进行可控实验”的难题。在模拟香港立法会议的场景中,“数字议员”们就会展开逼真的辩论、修正与表决,产生极具参考价值的财政预算方案;在杭州西湖区的共同富裕研究中,装置用真实问卷数据,成功生成了“市民分身”,实现了对复杂社会态度与行为模式的再现。会上,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鹏发表了智能体社会仿真报告,电子科技大学智能计算研究院教授陈彬以“城市空间博弈与仿真智能计算探索”为题发表演讲。随后,多位高校及行业专家围绕学术研讨、论文征集与竞赛筹划等内容展开闭门研讨,就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流探讨。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介绍,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技术革命对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探索未来大学新形态。此次实验室团队发布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科学实验装置,就是积极响应技术变革的主动作为,也是近年团队持续探索的阶段性最新成果。同时,学校积极响应技术革命对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院治理等领域全方位推动数字化改革,致力于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方位撬动各类办学场景的创新和重塑,着力探索未来大学新形态。(屈霞、唐建翎)
浙商大微信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94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